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该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该竞赛一般在每年9月中旬某个周末举行。该竞赛的主办方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该竞赛设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本科组:所有大学生均可参赛。高职高专组:仅开放给高职高专学生报名(高职高专学生亦可自愿选择参加本科组)。报名时必须确定参赛组别,报名截止后不允许更改;同一参赛队学生须来自同一所学校(即同一法人单位)。同一法人单位的队伍不得以院(部)系或校区名义参赛(异地办学且具有独立招生代码的除外)。各参赛队提交的参赛作品通常有“参赛论文”和“支撑材料”两部分,其中“参赛论文”是必要的。参赛作品的提交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参赛作品MD5码、电子文档和纸质版。

该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应用数学的分析、推理、计算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相应数学软件以及因特网(Internet)的能力,对培养应变能力(独立查找文献、在短时间内阅读、消化、应用的能力)有一定作用。2025年,来自中国及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的1837所院校/校区、68311队(本科61463队、专科6848队)、20多万人报名参赛。

赛事背景

1980年,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盟(简称COMAP)成立,为大中学校师生提供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与研究平台。

1985年,COMAP创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MCM)。

1988年,清华大学姜启源开始教授数学建模课,并组织学生准备参加MCM竞赛。最终,清华两队(每队3人)、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各一队成功参加了1989年的MCM,开启了中国学生参加这项赛事的先河。

1990年底,上海市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举办。1991年暑假,在湖南省举行的数学模型学术会议的代表们决定1992年起在中国高校开办这项赛事,同年底,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成立下属的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由姜启源和来自北理工、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4位老师组成,负责在全国高校发起、组织数学建模竞赛。

1992年,首届竞赛有北京、上海、西安市等10市74所院校314队参加,称为部分城市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1993年举办了16省市101所院校429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1993年10月,国家教委高教司周远清司长来清华大学亲临学生参赛现场。1994年成立了由高教司人员和学会聘请的教授、专家组成的第一届组委会。在高教司的推动下全国竞赛的各个赛区得到了各省市教育部门的支持。

之后,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举办一届,该竞赛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历届赛事

2021年11月16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数学建模参赛队共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湖北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是湖北省高职院校今年在该比赛中获奖级别最高、获奖数量最多的学校,并连续四年蝉联全省高职获奖数量第一。

2022年11月18日,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落下帷幕。烟台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周松指导的陶由帅、李宏昊、李腾团队,教师王子子指导的冯玉娇、刁科伦、李祯祺团队分别获得专科组二等奖。

2022年12月20日,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公布,东华理工大学共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7项、省二等奖3项、省三等奖6项。

202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如下:

本科组高教社杯获得者:唐梓轩、陈欣雨、杨一汀(北京师范大学

高职高专组高教社杯获得者:张海峰、葛梦忆、曹祖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中国知网研学奖获得者:强强、孙康赛、高庆普(海军工程大学

本科组北太天元数模之星获得者:陈静怡、陈诺严、游天明(上海交通大学

高职高专组北太天元数模之星获得者:黄灿、王海荣(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SPSS ClementinePRO数模之星获得者:何晨、裘诚睿、张汝坤(华中师范大学

注:同一获奖等级内,按赛区顺序排列;同一赛区内,按学校拼音顺序排列;同一参赛队的队员排名不分先后。

本科组一等奖:296名

2025年,来自中国及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的1837所院校/校区、68311队(本科61463队、专科6848队)、20多万人报名参赛。

作品要求

作品组成

各参赛队提交的参赛作品通常有“参赛论文”和“支撑材料”两部分,其中“参赛论文”是必要的。

注意:

1.参赛论文中不能包含承诺书和编号专用页。文件格式只能用PDF或Word格式之一(建议用非图片PDF格式),不要压缩。

2.支撑材料是能够对参赛论文中模型、结果和结论起补充支撑作用的必要资料。通常应包含所有可运行的源程序代码、参赛队查阅并使用的数据及难以从公开渠道查询的相关资料等。所有必要内容需使用WinRAR压缩为一个文件(ZIP或RAR格式)。

3.如需提交支撑材料,参赛论文应与支撑材料分开,以两个独立文件的形式分别通过客户端对应功能提交。

特别提醒:

1.在参赛论文电子版及支撑材料压缩包内任何位置(含文件夹名、文件名和文档属性等)均不得出现与参赛队有关的信息。参赛学生可先将需要上传的支撑材料放置在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夹和文件命名不可出现与参赛队有关的信息),然后使用压缩工具对该文件夹进行压缩得到支撑材料压缩文件。

2.竞赛管理系统对参赛论文和支撑材料的文件名不做要求,参赛队在提交参赛论文和支撑材料后,系统将自动根据报名信息对文件重新命名。有关参赛队号及论文编号之间的对照关系仅用于赛区对参赛作品的备案。

3.源程序应作为附录放入参赛论文正文之后,与论文正文编辑在同一个文件中。

4.源程序除应作为附录放入参赛论文中之外,还应放入支撑材料中。(如确实没有所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此项可以空缺,即可以不上传支撑材料)

作品提交

参赛作品的提交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参赛作品MD5码、电子文档和纸质版的提交。

1.参赛作品MD5码的提交

各参赛队务必在2025年9月7日20:00前,将“参赛论文”和“支撑材料”对应文件的MD5码通过客户端对应功能上传到竞赛管理系统,过时无效。

2.参赛作品电子文档的提交

各参赛队务必在2025年9月7日20:30至8日14:00之间,将已上传到竞赛管理系统的MD5码对应的“参赛论文”与“支撑材料”电子文档通过客户端对应功能上传至竞赛管理系统,过时无效。此外,还需按所在赛区组委会要求提交必要材料,以备核查。

3.参赛作品纸质版的提交

在竞赛结束前,请各参赛队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中的要求打印与参赛论文电子文档完全一致的纸质论文(包括参赛论文中的附录内容,但不包括支撑材料中除源程序之外的其他内容)。同时打印承诺书和编号专用页,签字后附在论文之前一并装订。将装订好的纸质论文提交所在学校负责人,经统一汇总、核对后在规定时间内送交赛区组委会(接收纸质论文的方式及截止时间由各赛区组委会决定)。

若某些赛区不要求参赛队提交纸质论文,而由赛区组委会代为打印,需按赛区组委会要求执行。

赛事设置

宗旨与原则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宗旨: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原则:扩大受益面,保证公平性,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科学研究,增进国际交流。

章程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2023年修订稿)

第一条  总则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旨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第二条  竞赛内容

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含经济管理)等领域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基础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第三条  竞赛形式、规则和纪律

1.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

2.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不超过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高职高专两组进行,所有大学生均可参加本科组竞赛,但只有高职高专学生可以参加高职高专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本项竞赛。每队最多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

3.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包括互联网上的公开资料)、计算机和软件,但每个参赛队必须独立完成赛题解答。

4.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按要求准时交卷。

5.参赛院校应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竞赛的组织和纪律监督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第四条  组织形式

1.竞赛主办方设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负责制定竞赛参赛规则、启动报名、拟定赛题、组织全国优秀答卷的复审和评奖、印制获奖证书、举办全国颁奖仪式等。

2.竞赛分赛区组织进行。原则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为一个赛区。每个赛区建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赛区组委会),负责本赛区的宣传及报名、监督竞赛纪律和组织评阅答卷等工作。未成立赛区的各省院校的参赛队可直接向全国组委会报名参赛。

3.设立优秀组织工作奖,表彰在竞赛组织工作中成绩优异或进步突出的赛区组委会。优秀组织工作奖以参赛的校数和队数、征题的数量和质量、赛风和竞赛纪律的把关、评阅工作的质量、结合本赛区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及与全国组委会的配合等为主要标准。

第五条  评奖办法

1.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赛区评阅专家组,评选本赛区的一等奖二等奖(也可增设三等奖)。

2.各赛区组委会按全国组委会规定的数额将本赛区的优秀答卷送全国组委会。全国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全国评阅专家组,按统一标准从各赛区送交的优秀答卷中评选出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3.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队,一经查实,即取消评奖资格,并由全国组委会(或赛区组委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第六条  公示和异议制度

1.竞赛设立公示制度,全国和各赛区获奖名单公示期为7天。

2.竞赛设立异议制度。竞赛开始至竞赛结束后6个月内,任何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提出异议,由全国组委会(或各赛区组委会)负责受理。

3.异议包括举报和申诉,均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受理举报的重点是违反竞赛纪律的行为;受理申诉的重点是对竞赛违纪处罚的申辩。对于要求将答卷复评或者提高获奖等级的申诉,原则上不予受理,特殊情况可先经各赛区组委会审核后,由各赛区组委会报全国组委会核查。

 4.举报应提供具体明确的证据或线索。对于提供本人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的举报人,全国组委会或各赛区组委会应在收到举报后两个月内向举报人答复处理结果。全国组委会及各赛区组委会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5.与被举报的参赛队有关的学校管理部门,有责任协助全国组委会及各赛区组委会对举报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6.申诉必须由当事人提出。个人提出的申诉,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所在单位、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申诉,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并加盖单位公章。全国组委会或各赛区组委会应在收到申诉后两个月内向申诉人答复处理结果。

第七条  竞赛经费来源与使用

1.经费来源主要包括:

(1)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资助;

(2)社会各界的资助;

(3)参赛费。

2.经费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用于支持与竞赛相关的活动。

第八条  解释与修改

本章程从2023年11月17日开始试行,其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本章程未详述的内容详见本项竞赛全国组委会制定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凡参与本项竞赛的相关主体均视为无条件接受本章程。

参赛规则

根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和竞赛活动的实践,为了促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健康发展,保障竞赛的公正公平,特制订本规则。

1.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所签署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中的各项承诺。对违反承诺及不符合《章程》和《规范》要求的论文,将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

2.参赛学校有责任结合本校的学风建设,指导和监督参赛学生与指导教师严格遵守竞赛纪律,支持和配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及各赛区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赛区组委会)对违规违纪行为的调查与处理。

3.指导教师主要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并有责任教育和监督参赛学生严格遵守竞赛纪律。指导教师在竞赛期间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对参赛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包括向学生解释赛题或提供选题、解题建议,提供参考资料,修改论文或提供修改建议等),否则一律按违纪处理。对出现违纪行为的参赛队的指导教师,全国组委会两年内将不受理该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本竞赛的报名申请。

4.抄袭是严重违反竞赛纪律的行为;参赛论文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其他任何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中加以引用,并在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且不得大篇幅照抄,否则视为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竞赛纪律,相应的参赛队将被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

5.竞赛期间各参赛队必须独立完成赛题解答,禁止参赛队员以任何方式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交流及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参赛队员无论主动参与讨论还是被动接收讨论信息均视为严重违反竞赛纪律。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加入或留在涉及赛题讨论的互联网交流平台(含“百度贴吧”、QQ群和微信群等),否则一律视为严重违反竞赛纪律。严重违纪的参赛队将被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通报。

6.各赛区评阅专家组和全国评阅专家组要严格按照《章程》和《规范》要求对违纪行为把关,并将发现的违纪行为分别书面报告各赛区组委会和全国组委会,由各赛区组委会和全国组委会对专家组的报告和其他渠道反映的违纪情况作出最终决定。对于查处违纪行为高度负责的赛区,全国组委会将予以表彰,在评选优秀组织工作奖时优先考虑;对于查处违纪行为严重不负责任的赛区,将按一定比例缩减该赛区下一年度送全国评阅的论文数量。

7.对严重的、典型的违纪行为,全国组委会(或赛区组委会)将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公开通报批评。所属学校须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并作出相应处理,并提出整改方案。

8.凡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主体均视为无条件接受本规则。本规则未详述的内容详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发布的通知等有关竞赛文件。

9.本规则自2019年3月1日起试行,最终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

主办单位及合作机构

主办: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合作伙伴及独家冠名赞助商:高教社

合作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网站。

合作伙伴及服务支持赞助商:中国知网

赞助单位: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北太振寰(重庆市)科技有限公司;SPSSPRO;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组委会人员

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成员名单为例:

顾问:

李大潜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至六届组委会主任)陈永川天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平文(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叔平浙江大学教授,第七届组委会主任)

主任:

袁亚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副主任:

徐宗本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金安(高教社副总编辑)

谢金星清华大学教授)

委员:

王峰(同方知网教育本部副总经理)

韦维(贵州师范学院教授)

巩馥洲(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继军(东南大学教授)

李继成(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杨虎重庆大学教授)

杨志坚(武汉大学教授)

吴勃英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郝志峰汕头大学教授)

姚方(北京大学教授)

郭田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蔡志杰复旦大学教授)

谭忠厦门大学教授)

秘书长:

谢金星(兼)

副秘书长:

李艳馥(高教社编审)

张文博(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唐宏岩(清华大学副教授)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赛区组委会

注:目前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均已成立了赛区;境内尚未成立赛区的区域组成联合赛区;其他境外/国外大学的参赛学生组成国际赛区,单独评奖。

1.北京赛区组委会 

2.天津赛区组委会

3.河北省赛区组委会

4.山西省赛区组委会

5.内蒙古自治区赛区组委会

6.辽宁省赛区组委会

7.吉林市赛区组委会

8.黑龙江省赛区组委会(哈尔滨工业大学)  

9.上海赛区组委会

10.江苏省赛区组委会

11.浙江赛区组委会

12.安徽赛区组委会

13.福建省赛区组委会

14.江西省赛区组委会

15.山东省赛区组委会

16.河南省赛区组委会

17.湖北赛区组委会

18.湖南赛区组委会

19.广东省赛区组委会

20.广西壮族自治区赛区组委会

21.海南省赛区组委会

22.重庆赛区组委会

23.四川省赛区组委会

24.贵州省赛区组委会

25.云南省赛区组委会

26.西藏自治区(尚未成立赛区) 

27.陕西省赛区组委会

28.甘肃省赛区组委会

29.青海省(尚未成立赛区)

30.宁夏回族自治区赛区组委会

31.新疆赛区组委会

32.香港特别行政区

33.澳门赛区

34.台湾(尚未成立赛区) 

35.其他(国外/境外参赛学生)  

36.联合赛区(由国内/境内尚未成立赛区的区域组成,参赛队可直接向所在学校报名;由所在学校向全国组委会报名参赛)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赛事组别

1.竞赛设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

本科组:所有大学生均可参赛。

高职高专组:仅开放给高职高专学生报名(高职高专学生亦可自愿选择参加本科组)。

2.报名时必须确定参赛组别,报名截止后不允许更改;同一参赛队学生须来自同一所学校(即同一法人单位)。

3.同一法人单位的队伍不得以院(部)系或校区名义参赛(异地办学且具有独立招生代码的除外)。

赛事时间

该竞赛一般在每年9月中旬某个周末举行(从2019年起,竞赛时间通常是周四18:00至周日20:00)。

竞赛指南

数学建模

数模竞赛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是使用数学工具和技巧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赛制流程

报名阶段:学生以3名大学生组成一队(不可以跨校),通过学校向所在赛区组委会报名,再由赛区组委会向全国组委会报名。

赛题发布:竞赛题目将准时在全国组委会网站、中国知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网、中国数模等六个网站上发布。

本科组可选 A(物理/工程)、B(开放/优化)、C(数据/统计)题,专科组可选 B 或 C 题。

竞赛阶段:参赛队伍在指定的时间内(通常为72小时)完成赛题,提交论文。

参赛方式:3人一队完成建模、编程、论文撰写,可使用公开资料但禁止外部指导。

提交要求:需在截止时间前提交包含模型、求解、分析的论文(含支撑材料、MD5 码)。

评审阶段: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阅委员会,评选本赛区的一等、二等奖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其余凡完成合格答卷者获得成功参赛奖。各赛区组委会 按规定的比例将本赛区的优秀答卷送全国竞赛组委会。

颁奖阶段:全国组委会对各赛区送交的优秀答卷进行复评和终评,最终确定全国一、二等奖。

参赛基本步骤

模型准备:了解问题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

模型假设: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假设,简化问题复杂性,确定模型范围。

模型建立:根据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工具,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求解:运用数学方法、数值计算或计算机软件,求解数学模型。

模型分析:对模型求解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模型检验:将模型结果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模型应用: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出解决方案或决策建议。

常用的建模方法

机理分析法:根据问题的内在机理,建立数学模型。例如,物理定律、化学反应等。

数据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例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模拟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模拟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例如,蒙特卡罗模拟、元胞自动机等。

优化法:通过寻找最优解,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

图论法:通过图的结构和性质,解决网络问题。例如,最短路径、最大流、最小生成树等。

排队论:用于研究服务系统中的排队现象,如银行排队、交通流等。

常用的软件

编程语言PythonMATLAB、R等,用于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和可视化。

数学软件:Mathematica、maple等,用于符号计算和数学推导。

统计软件:SPSS、SAS等,用于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

可视化工具:Matplotlibtableau等,用于数据可视化和结果展示。

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LaTeX等,用于论文写作和排版。

历届试题

相关参考书

1.E. A. Bender. 数学模型引论. 朱尧辰徐伟宣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近藤次郎. 数学模型. 宫荣章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3.C. L. 戴姆、E. S. 艾维著. 数学构模原理. 海洋出版社,1985.

4.姜启源 数学模型. 高教社,1987.

5.任善强. 数学模型. 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

6.M. Braun, C. S. Coleman, D. A. 安德鲁微分方程模型. 朱煜民、周宇虹译,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本书为 W. F. Lucas 主编的 Modules in Applied 数学  一书的第一卷),1988.

7.谌安琦. 科技工程中的数学模型.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

8.江裕钊、辛培清. 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9.杨启帆、边馥萍. 数学模型.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10. 董加礼、曹旭东、史明仁. 数学模型.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11.唐焕文、冯恩民、孙育贤、孙丽华. 数学模型引论.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12.姜启源 数学模型(第二版). 高教社,1991.

13.H. P. Williams,. 数学规划模型建立与计算机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1.

14.李文. 应用数学模型.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15.叶其孝主编.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科书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16.寿纪麟 数学建模 — 方法与范例. 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17.叶其孝. 建模教育与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工科数学》杂志社,1994.

18.濮定国、田蔚文主编. 数学模型.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19.欧阳亮. 系统科学中数学模型.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20.陈义华. 数学模型.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21.朱思铭、李尚廉. 数学模型.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22.蔡常丰. 数学模型建模分析. 科学出版社,1995.

23.徐全智、杨晋浩. 数学建模入门.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24.沈继红施久玉高振滨张晓威 数学建模.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6.

25.任善强、雷鸣. 数学模型.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26.齐欢 数学模型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27.王树禾 数学模型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28.李尚志主编. 数学建模竞赛教程.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9.南京地区工科院校数学建模与工业数学讨论班. 数学建模与实验.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

30.谭永基、俞文. 数学模型.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1.D. Burghes. 数学建模 — 来自英国四个行业中的案例研究,叶其孝、吴庆宝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32.叶其孝主编.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二).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3.刘来福、曾文艺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4.S.J.Brams, W.F.Lucas, P.D.Straffin,Jr..  政治及有关模型.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本书为 W. F. Lucas 主编的 Modul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一书的第二卷),1997

35.W.F.Lucas, F.S.Roberts, R.M.Thrall. 离散与系统模型.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本书为 W. F. Lucas 主编的 Modul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一书的第三卷),1997

36.H.Marcus-Roberts, M. Thompson. 生命科学模型.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本书为 W. F. Lucas 主编的 Modul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一书的第四卷),1997

37.叶其孝主编.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三).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8.袁震东 数学建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9.贺昌政 数学建模导论.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

40.费培之. 数学模型实用教程.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41.郭锡伯、徐安农. 高等数学实验课讲义.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8

42.H. B. Griffiths, A. Oldknow. 模型数学. 萧礼、张志军编译,科学出版社,1998

43.乐经良 数学实验. 高教社,1999

44.萧树铁主编. 数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5.李尚志 数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6.谢云荪等. 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1999

47.吴翊等. 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48.周义仓. 数学建模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49.朱道元. 数学建模精品案例.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0. 雷功炎. 数学模型讲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

51.朱建青 数学建模.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

52.边馥萍. 工科纯粹数学实验.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53.贾晓峰. 微积分与数学模型. 高教社,1999

54.赵静等.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出版社,2000

55.龚劬、刘琼荪何中市、傅鹂. 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0

56.白其峥.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海洋出版社,2000

57.蔡锁章等. 数学建模原理与方法. 海洋出版社. 2000

58.杨学桢. 数学建模方法.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59.王庚 实用计算机数学建模.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60.魏平等. 数学实验.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61.钟尔杰. 实用数值计算方法. 高教社,2001

62.杨振华、郦志新. 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 2001

63.叶其孝主编.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四).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6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大学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 – 2001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65.钟尔杰. 数学实验简明教程.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66.何万生、李万同 数学模型与建模.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67.何万生. 数学模型与建模.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68.胡良剑丁晓东、孙晓君. 数学实验——使用MATLAB.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9.张兴永. 数学建模简明教程.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70.宋世德、郭满才、王经民、边宽江等. .数学实验. 高教社,2002

71.杨振华、 郦志新. 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2

72.刘新平、魏暹逊等. 数学建模导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3.何文章、宋作忠. 数学建模与实验.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2

74.刘来福、曾文艺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5.周晓阳、谢松发、梅正阳. 数学实验与MATLAB.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76.袁震东、蒋鲁敏、束金龙. 数学建模简明教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7.刘承平、数学建模方法. 高教社,2003

78.徐全智、杨晋浩. 数学建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9.姜启源谢金星、叶俊. 数学模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0.魏贵民、郭科. 理工数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1.万福永、戴浩晖. 数学实验教程. 科学出版社,2003

82.朱道元 数学建模案例精选. 科学出版社,2003.

83.李秀珍、庞常词韦忠礼、黄福同. 数学实验.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4.谢兆鸿、范正森、王艮远. 数学建模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85.赵红革. 高等数学教材(含数学实验).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86.蔡锁章等. 数学建模. 林业出版社,.2003

87.薛长虹等. 大学数学实验.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88.朱建青 数学建模方法.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89.杨瑞琰等. 数学建模入门.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90.孙卫、张宇萍 高等数学实验.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91.杨策平. 经济数学模型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92.袁震东等. 数学建模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3.赫孝良、戴永红、周义仓 数学建模竞赛赛题简析与论文点评.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94.李尚志等. 数学实验(第二版). 高教社,2004

95.王向东 数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6.李亚杰. 数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7.刘琼荪等. 数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8.张国权. 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4

99.马知恩、周义仓. 传染病动力学的数学建模与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4

100.杨静化、韩可勤. 医药数学建模教程.  科学出版社, 2004

101.颜文勇. 高等数学及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4

102.赵红革. 经济数学教材(含数学实验).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103.何文章、桂占吉、贾敬. 大学数学实验.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104.刘振航.  数学建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5.王兵团. 数学建模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6.李继玲等. 数学实验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7.李继玲、沈跃云、韩鑫 数学实验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8.薛毅. 数学建模基础.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109.郎艳怀等. 经济数学方法与模型教程.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10.甘筱青、陈涛、陈钰菊. 数学建模教育及竞赛.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111.赵东方. 数学实验与数学模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2.李林、周永正、煮祖庆、詹棠森. 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教程.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113.王冬琳. 数学建模及实验.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

114.张珠宝等. 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 高教社,2005

115.边馥萍、侯文华、梁冯珍.  数学模型方法与算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6.苏海容副主编. 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高职高专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7.韩中庚. 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8.杨启帆等. 数学建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9.唐焕文、贺明峰 数学模型引论(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0.阮晓青、周义仓 数学建模引论. 高教社,2005

121.王正东、尹强 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5

122.宋来忠主编. 数学建模与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5

123.焦光虹. 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5

124.孟军、尹海东 农业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5

125.F.R.Giordano,M.D.Weir,W.P.Fox. 数学建模(第三版). 叶其孝姜启源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26.M. M. Meerschaert. 数学建模 – 方法与分析(第二版). 刘来福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27.吴建国主编. 数学建模案例精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28.马新生、陈涛、陈钰菊、廖川荣 高等数学实验教材.中国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29.杨启帆等. 数学建模竞赛——浙江大学学生获奖论文点评(1999-2004).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30.姜启源、邢文训、谢金星杨顶辉 大学数学实验.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31.谢金星、薛毅. 优化建模与LINDO/LINGO计算机程序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32.柏宏斌、陈德勤. 数学实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133.谭永基蔡志杰、俞文鮆. 数学模型.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34.熊启才. 数学模型方法及应用.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135.杨尚俊. 数学建模简明教程.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136.刘锋. 数学建模.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7.萧树铁主编. 数学实验(第二版). 高教社,2006

138.李继成、朱旭、李萍. 数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9.谭永基等. 经济、管理数学模型案例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40.杨启帆等. 数学建模案例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41.胡良剑、孙晓君. MATLAB数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42.万福永、戴浩晖、潘建瑜. 数学实验教程-MATLAB版. 科学出版社,2006

143.焦光虹. 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6

144.董臻圃主编. 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145.陈汝栋、于延荣.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146. 张兴永、朱开永. 数学建模. 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147.曹喜望.  管理科学中的数学模型.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6.

148.王兵团. 数学实验基础(修订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49.湖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家组. 数学建模(本科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50.张学山、江开忠、李路. 高等数学实验.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51.赵红革、王为洪等.  高等数学教材(含数学实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52.李伯德. 数学建模方法.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153.黄世华. 数学建模基础教程.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154.任善强、雷鸣. 数学模型(第二版修订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155.刘新平、陈斯养等.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集.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56.李辉来、刘明姬等. 数学实验. 高教社,2007

157.姜启源谢金星主编. 数学建模案例选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58.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数学建模的实践—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论文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59.赵静、但琦主编.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60.戴明强、李卫军、杨鹏飞. 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2007

161.袁新生.  lingo和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2007

162.韩中庚. 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精选与点评. 科学出版社,2007

163.高隆昌、杨元. 数学建模基础理论. 科学出版社,2007

164.彭放等、数学建模方法. 科学出版社,2007

165.肖海军. 数学实验基础. 科学出版社,2007

166.蔡光兴、金裕红. 大学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7

167.江世宏.  MATLAB语言与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7

168.赵东方. 数学模型与计算. 科学出版社,2007

169.冯杰等. 数学建模原理与案例. 科学出版社,2007

170.宋世德、郭满才 数学实验.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71.李志林、欧宜贵. 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72.吴礼斌、李柏年. 数学实验与建模.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73.李宏艳、王雅芝. 数学实验(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74.薛毅、陈立萍. 统计建模与R计算机程序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75.陈理荣. 数学建模导论.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176.周义仓、赫孝良. 数学建模实验(第二版).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77.赵临龙.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高职高专大学生获奖论文点评(2002-2006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78.罗万成等. 大学生数学建模案例精选.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79.杨桂元等. 数学模型应用实例.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180.薛南青. 数学建模基础理论与案例精选.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181.数学建模走进中学课堂(VCD).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2007

182.贾晓峰、魏毅强、王希云. 微积分与数学模型. 高教社,2008

183.孙浩等. 数学建模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84.徐全智. 数学建模(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85.陈恩水、王  峰.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  2008

186.汪晓银、邹庭荣 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8

187.刘焕彬等. 数学模型与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8

188.王庚、王敏生. 现代数学建模方法. 科学出版社,2008

189.王树禾 数学模型选讲. 科学出版社,2008

190.陶凤燕等. 对应分析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2008

191.陆志奇、李静 竞争数学模型的理论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8

192.朱道元 数学建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93.李秀珍等. 数学实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94.刘三阳主编. 数学建模.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95.刘保东等.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196.重庆邮电大学数学建模组. 数学建模素材选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197.王文波. 数学建模及其基础知识详解.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98.张圣勤.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99.任善强、雷鸣、肖剑、周寅亮. 数学模型.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00.王连堂主编. 数学建模.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01.肖华勇. 基于MATLAB和LINGO的数学实验.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02.朱旭、李换琴、籍万新. MATLAB与基础数学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03.雷功炎. 数学模型八讲——模型、模式与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

204.叶其孝主编.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五).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相关应用

数学建模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医学、气象学、交通运输、金融领域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在医学领域,数学建模被应用于疾病传播模型、药物研发等方面,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气象学中的数学建模有助于准确预测天气变化,提高了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在交通运输领域,数学建模被用来优化交通流、规划路线,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金融领域中的数学建模帮助分析市场走势、风险控制等,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环境保护中的数学建模则用于评估环境影响、资源管理等,保护了生态环境。数学建模对提升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起着积极作用。

赛事意义

自古以来,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都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计算机、数学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全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赛前准备、竞赛三天和赛后继续三个阶段。在竞赛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1.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计算的能力,特别是,“双向”翻译的能力。

2.应用计算机、相应数学软件以及因特网(Internet)的能力。

3.应变能力(独立查找文献、在短时间内阅读、消化、应用的能力)的培养。

4,培养和发展同学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联想力,和洞察力。

5.培养学生组织、管理、协调(合作)、以及及时妥协的能力。

6.培养了交流、表达和写作能力。

7.竞争意识,坚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8.培养了自律、“慎独”的优秀品质。

9.培养了善于总结、不屈不挠、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学(行、实践)而后知不足。

10.培养正确的数学观(正确理解数学的作用,数学和外界的关系)。

具备这些能力和品质是培养和增强创新和竞争能力的基础,在很多方面模拟了学生今后事业成功所需要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常规的教学中是很难获得的。对于已经参加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后继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业,特别是在工作岗位的出色表现和创新成果,已经证明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和竞争能力的具体载体。

参考资料

首页.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首页.mcm.2025-09-20

首页.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内数学建模竞赛通知.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内数学建模竞赛通知.2025-09-26

竞赛组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202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次通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2025-09-20

回顾我国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的创建历程.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2025-09-20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学子斩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大奖.今日头条.2025-09-20

烟职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佳绩.今日头条-齐鲁壹点.2022-11-18

东华理工大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再创佳绩.今日头条.2025-09-20

2024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知网.2025-09-20

宗旨与原则.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章程及规则.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成员名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各赛区组委会联系方式.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202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备赛指南.南阳职业学院.2025-09-25

2025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202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

数学建模教材目录(2008年10月整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