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峰

郝志峰,男,苏州人,数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汕头大学校长。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5年,于华南理工大学任教。

2001年1月至8月,赴美国Rutgers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

2008年11月,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

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佛山科技学院院长

2021年7月,汕头大学校长

任免信息

2018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任命:郝志峰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任期5年。

2021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任命郝志峰为汕头大学校长;免去郝志峰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职务。

社会活动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人选、美国数学学会会员、教育部2001-2005年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广州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理事长、中国决策科学研究会理事。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广东省超级计算机应用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广东省复杂过程信息物理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从事高性能计算和海量数据挖掘研究。

2020年7月,郝志峰参加了2020年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郝志峰一直致力于代数的Morita理论及其在Hopf代数中的应用等重大基础理论的研究,治学严谨,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省部产学研重大项目、粤港重点领域重大突破招标项目,以及广东省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和广州市软科学项目等逾20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不少是世界上第一次获得或被证实,他是国内这一领域研究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有很好的科学道德修养。曾彻底地解决了一个代数学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提出的著名公开问题,独辟蹊径地建构了一个Hopf代数结构定理,回答了国际著名代数学专家E.J.Taft教授的一个关于对映阶数的公开问题,受到了国内外代数界的瞩目,在国际上第一次用余模这一外部方法给出余反射余代数的刻划,得到余反射余代数的判别定理和余代数Ko群的构造方法。

郝志峰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广州市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以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2001、2005)、2007年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奖励。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他是教育部数学与统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组委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广州市科协常委、广州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

学术成果

(1)郝志峰首次对Morita系统环提出四元对分解和四项正合列,该方法的提出为研究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注意到Morita系统环的同调理论的研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代数难题之一,德国著名代数学家C.Ringel在1999年代数学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特邀演讲中将其列为新世纪代数学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首。在Palmer和Roos(1974)、Fossum、Griffith和Reiten(1975)、Bass(1968、前美国数学学会会长)、Dennis和Geller(1976)所给出的ψ=0或N=O情形下的部分结果后,长达二十多年里,该问题毫无实质性进展。H.Bass等人提出的方法,只能考虑M=0或θ=0的特殊情形,而且掩盖了结合性的交换图,候选人所构造的新的巧妙分解则将这些交换图清晰地表现出来,并突破原有的三项正合列,明确地给出一个四项正合列,将四元对的不同形状呈现出来,这是一个闪光的结果,它反映着任一T模与R模,S模之间的关联实质。然后采用维数转移的方法及五引理,终于将关于整体维数、Ko群、有限维数和IBN性等等,使这些多年的公开问题彻底解决,这一进展为国际代数界所惊奇,Springer出版社的数学和统计Newsletter曾作介绍。

(2)自从美国著名代数学家E.J.Taftl980年提出Hopf代数对映阶数的公开问题后,众多代数学家循着Taft的方向前行,均碰到巨大的困难,没有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结论,因此,1994年Taft在国际非交换代数年的演讲中,再次提到该问题对Hopf代数的重要性,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是里程碑意义的。受此鼓舞,郝志峰另辟蹊径,独自地证明了一个非交换的Hopf代数结构定理,从而使该问题的解决豁然开朗,在国际上第一次完全把握了既约分支的对映阶数,Taft教授对这一结果的获得非常激动,曾邀请郝志峰赴Rutgers大学合作研究半年。这一结构定理是真正在Hopf代数意义下的结构定理,它突破了原有的余代数意义下相应定理,使得Hopf代数对映阶数的计算通过转移变得比较容易,此时,自由二次双代数的结构也能由余模、Grothendick群进行分类。

(3)郝志峰在Hopf代数的同调理论和代数K理论中,成功证明了一条余代数Ko群定理,这是一个大胆有创新的思路,它扬弃传统的关于余交换情形下的代数K理论的结构定理,因而很好地解决了Grothendick群在Hopf代数同态意义下的阶数估计,且大大地超过国外同类的研究成果,使国外的相应结果成为特例。获得的结论对领域内的这一公开问题给出了正面的回答,同时将国际上构造对偶余模的方法首次予以了统一,揭示了对偶余模本性,为同调余代数、余代数K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石。这些结果为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被认为是余代数K理论方面最深刻的理论成果。另外,郝志峰还发现了对偶余模结构的外部的余模、余代数的表征,第一次架起了同调代数和同调余代数的桥梁,解决了特征为0的域上著名的余代数的Serre猜测,研究结果受到国内外代数界的瞩目,并且通过建立的对偶变换中的元素、各范畴信息传递和转移方式的关系,首度发现对偶中乘法和余乘法间的关联,这不仅将10年来国内外的结果统一起来,而且对于Lie余乘法、量子余乘法有本质的推进,在国际上第一次完全解释清楚了线性递归序列的Lie余积、量子积的结构和状态,该方法在Lie代数、量子Yang-Baxter方程解的构造上得以检验,国际的《非结合代数的进展》专著特邀请郝志锋完成其中的关于Lie余积的一章。

科研项目

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霍英东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省部产学研项目、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2项。

在研类项目4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快速多分类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快速智能多分类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大规模web问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云计算模式下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

人物轶事

在教学改革和研究中,郝志峰为人师表,兢兢业业,态度严谨,注重教书育人及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突出现代数学教学法的应用,注重结合现代数学发展的新动态,勇于开拓,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郝志峰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全国教学研究会项目、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教育部网络课程示范项目、教育部理工科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广东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在国家教学基地的建设、大学数学网络教育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次(2005),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2001、2005)。

在教学工作中,郝志峰不仅重视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更重视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这两个现代数学教学的新模式的应用,指导学生参加美国及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全部获奖,郝志峰担任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教练员8年,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委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赛区副主任、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委员,曾获得“全国优秀教练员”称号。尤其是融数学建模于大学数学主干课程的研究,获得同行的认可,主编的教材获得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等,由高教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系列教材5本。同时,郝志峰注意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承担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中的三门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数学类共7门课程),其中《线性代数》是教育部首批20门网络教育示范课程中的唯一一门数学类课程;这些课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出版后,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欢迎。

郝志峰积极推动国内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从教学向教育学研究的转变,他在担任了教学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期间,在全国性的会议、国内12个省市的各类学校(北京、重庆、广西、江西、江苏、山西、河北、湖南、海南、广东等),针对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的改革、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等教改难点,郝志峰做了专题邀请报告,其中,2003年,郝志峰受教育部委托主办全国中青年大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2005年应邀在浙江大学、2007年在武汉的全国中青年大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作专题辅导。

获得荣誉

(包括:代表性著作及论文、获奖及专利等)

1. 2008年获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

2.2007年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3.2007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4.2005年进入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奖励计划;

5.2005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6.2005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7.2002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8.1998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唯一完成人);

9.2001、2005年两次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

10.2001、2003年两次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

11.2000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12.1999年获广州市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3.1999年获广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奖二等奖(唯一完成人);

14.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资料

广东任免郭亦乐、张科、范中杰、郝志峰、王月琴、支光南等职务.中国经济网.2021-07-06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8年9月人事任免.广东省人民政府.2018-10-12

教授风采.佛山科技学院.2016-06-17

郝志峰校长参加2020年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02-14

郝志峰个人简介资料——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www.gdcyl.org.2019-02-13

郝志峰学术成果资料——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www.gdcyl.org.2019-02-13

郝志峰人物事迹资料——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www.gdcyl.org.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