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加盟资讯

美国汽车关税引发全球连锁吗 【世界说】美关税“反噬”自身并“侵蚀”欧企利润 高管直言:“风暴难以过去”

【世界说】美关税“反噬”自身并“侵蚀”欧企利润 高管直言:“风暴难以过去”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8月1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一场由美国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席…

【世界说】美关税“反噬”自身并“侵蚀”欧企利润 高管直言:“风暴难以过去”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8月1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一场由美国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席卷全球汽车行业。从美国底特律三大车企到德国斯图加特豪华品牌,行业巨头普遍陷入利润滑坡甚至亏损的困境。各方普遍认为,美国关税政策是引发行业动荡的核心原因,产业链上下游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报道,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福特汽车公司第二季度净亏损3600万美元(去年同期盈利18亿美元),全年关税成本预计将达20亿美元。尽管福特90%的车辆在美国本土生产,但因依赖进口零部件,仍难逃成本攀升压力。公司首席财务官雪莉·豪斯透露,“今年福特汽车零售价格会上涨1%”,但未说明后续转嫁成本计划。

美国汽车关税引发全球连锁吗 【世界说】美关税“反噬”自身并“侵蚀”欧企利润 高管直言:“风暴难以过去”

****报道截图

《华尔街日报》进一步披露称,该季度福特仅关税就支付了超过8亿美元,直接导致其自2023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净利润被完全抹平。高管们对此深感忧虑,正敦促特朗普政府降低零部件和材料的关税。豪斯强调:“作为美国本土化程度最高的车企之一,福特不应处于劣势。”目前,企业正通过提前生产储备库存、削减非核心开支等措施应对冲击。

美国其他本土车企同样未能幸免。据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新闻国家”(NewsNation)报道,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第二季度利润骤降三分之一,导致亏损超过10亿美元,公司明确将亏损归因于关税。

市场终端也受到了明显影响。别克、GMC等品牌经销商反馈称,5月起客流量显著减少,消费者因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纷纷转向二手车市场。销售总经理乔·希尔指出:“客户情绪是最大变数,关税正影响其购车决策。”

彭博社报道截图

欧洲豪华车阵营同样遭受重创。彭博社报道显示,受美国新关税政策及全球需求影响,梅赛德斯-奔驰与保时捷双双下调年度利润预期。梅赛德斯预计汽车业务利润率将从至少6%降至4%以下,其高端化战略正被贸易壁垒削弱;保时捷则因无美国生产基地,在关税叠加品牌战略调整成本(约13亿欧元)的双重压力下,销售回报率可能滑落至5%(原目标6.5%)。

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坦言:“全球挑战远未结束,这场风暴不会迅速平息。”保时捷已启动大规模重组,包括更换高管、裁员及增加燃油车与插电式混动车型供应,试图通过产品组合调整对冲风险。

其他欧洲车企亦难独善其身。英国阿斯顿·马丁·拉贡达公司与总部设在荷兰的斯特兰蒂斯集团同样下调了业绩预期,后者直言美国关税将加剧其本已脆弱的北美业务,今年迄今净亏损已达28.6亿美元。

这场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已形成跨大西洋连锁反应,在成本转嫁受限、市场需求的双重挤压下,车企的应对策略已从短期库存管理转向长期战略重构,艰难探索着生存发展之道。

(编译:马芮 )

关税大棒下的美国汽车业:一场由保护主义引发的连锁危机

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援引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政策于4月3日正式生效。这一单边贸易举措,不仅打破了全球汽车产业数十年形成的协同供应链格局,更在美国本土汽车业掀起一场“成本暴涨、产能收缩、消费承压”的连锁危机,最终让“保护本土产业”的初衷沦为泡影。

本土产业:从“成本失控”到“裁员潮涌”

关税的直接冲击,首先落在美国车企的成本账本上。密歇根州汽车零部件供应商Team 1 Plastics的遭遇颇具代表性——其从日本订购的30万美元注塑机,因关税额外增加15%成本,最终以34.5万美元成交。这种成本压力并非个例,标普全球测算显示,北美车企若将30%的亚洲供应链转产本土,单件成本将增加15%至20%,设备迁移与工人培训的隐性成本更可能让总投入翻倍。

通用、福特、斯泰兰蒂斯三大车企首当其冲。通用汽车37%的产能依赖墨西哥和加拿大,斯泰兰蒂斯在美国销售的车辆中45%来自海外生产,美墨加协定中“整车75%北美零部件占比”“核心零部件40%-45%北美制造”的规则,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合规空间。为应对成本压力,斯泰兰蒂斯率先宣布裁撤美国五家工厂的900名员工,并暂停加拿大、墨西哥两家装配厂生产;罗切斯特山市的调查显示,当地近60%汽车相关企业放弃2025年资本投资,30%计划裁员,底特律这个“汽车之城”的产业根基正被逐步侵蚀。

就连特斯拉也未能幸免。尽管其美国销量车型多为本土生产,但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若未来计划将上海超级工厂产能返销美国,25%关税将直接削弱产品竞争力。特斯拉在墨西哥规划新工厂以适配北美供应链,却不得不面对蒙特雷工厂“电价是中国2倍、物流成本高30%”的现实,陷入“合规即亏损”的两难。

全球供应链:从“协同共赢”到“碎片化震荡”

美国汽车业早已深度融入全球分工——2024年美国进口汽车占全年销量的50%,即便本土组装车型,国内零部件占比也仅40%-50%。关税政策的落地,强行割裂了这一成熟体系,引发全球供应链的“蝴蝶效应”。

加拿大作为美国汽车进口的重要来源国,直接将关税视为“对本国工人的直接攻击”,总理马克·卡尼宣布设立20亿加元基金,推动汽车零部件本土化生产以对冲风险;墨西哥供应链则陷入“合规陷阱”,其对美出口零部件仅63%符合美墨加协定标准,车企若要维持产能,需将供应链从亚洲转向北美,而墨西哥制造业成本已接近美国南部州,“低成本优势”名存实亡。

欧洲车企的反应更为激烈。2024年欧盟对美新车出口额达384.63亿欧元,美国仍是欧盟汽车最大出口市场,关税直接导致德国大众、宝马等企业出口成本激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言,“关税就是税收,对欧美企业和消费者都不利”,并酝酿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实施反制。日本作为汽车零部件出口大国,其车企在美投资工厂也因供应链断裂面临产能调整,全球汽车产业陷入“以邻为壑”的贸易对抗漩涡。

消费者群体:从“购车涨价”到“选择减少”

关税成本最终通过价格传导,全链条压在美国消费者身上。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关税将导致美国新车均价上涨3500美元,中低收入群体购车需求可能下降25%;更严峻的是,在美国境外组装或含进口零部件的汽车,零售价平均上涨15%-20%(约6000美元),50款最畅销车型中超半数、4万美元以下平价车型中约半数均受影响,甚至未直接征税的车型价格也至少上涨5%。

除了购车成本,维修保养费用也同步攀升。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关税增加,导致汽车维修成本平均上涨12%,保险费用随之水涨船高。对于本就承受高通胀压力的美国民众而言,“买车难、养车贵”成为新的生活负担,而福特等车企为维持利润,计划放弃低价车型、专注高端皮卡市场,进一步压缩了普通消费者的选择空间。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危机,本质上是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业链的破坏。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关税大棒”推动制造业回流,却忽视了汽车产业“全球分工、成本最优”的核心逻辑——当供应链切换的“沉没成本”、劳动力的“区域枷锁”、消费者的“价格承受极限”形成共振,最终只能导致“企业亏损、产业萎缩、民生承压”的三重困境。正如美国福特前CEO马克·菲尔兹所言:“用关税保护产业,就像用堤坝挡洪水,最终只会让风险在内部积聚、爆发。”

相关问答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

海淘网站全中文有什么的?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