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精美食盒,直让人瞠目结舌
下边的这张图你认为画的是什么?
一个精致的盒子?
一个关着窗的鸟笼?
不急,我先把他们一一拆解开:
看,通过这里打开↓
然后把它向着左右两边拉开,
是不是很神奇?像一个魔术盒子。
接着我们把里边的小盒子取出来,对,就这样,他们是这样一个可以组合、拆卸的精美盒子。
它们有一个美丽而又通俗的名字——食盒。
历史、古装迷们,或许早已经知道它,尤其在经典的影视剧《红楼梦》中曾多次的出现了食盒的桥段。
古代人最爱拿食盒干什么呢?
古时的士绅名流,出门访友,或参加诗社、文社的活动,与至交把酒言欢,常会事先准备一些肴食果品,作为助兴的下酒菜。
每当文人士大夫出门踏青郊游,肚子饿了,就喊:“小厮,给老爷拿点吃的来!”小厮就从食盒里头拿出温的酒菜给主人。
《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中就有记载:“西门庆听言大喜,即令来旺儿、玳安儿、来兴、平安四个小厮,两架食盒,把三千两金银先抬来家。”
《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
下面这些就是文中描述的肩挑人扛的大食盒↓
↓这件是清象牙镂雕提食盒,精美吧?
民俗竹编小食盒也很耐看↓
紫檀食盒,绝对低调奢华↓
彩绘描金食盒↓
试问要拥有怎样厨艺的厨师,才能做出比食盒更美的佳肴?
古人把“吃饭”当成生活中的大事。
“和谐”的“和”字,象形意义就是吃饭。
古人制作食盒,自然也是不能含糊的。
不管是贵族官宦家的雕花鎏金食盒,还是乡民野老、农妇村夫们家使用的竹编食盒,都取材自然,质朴无华,皮实耐用,一件食盒可以传承几代人,透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密关系。
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给这些日常实用器物注入了灵魂。
中国有万千雅物,而这食盒可谓是离人心上秋,惦念在心头。
这种对待食物的精巧心思,通过一方方糕点、一碗碗汤羹中凸显,更有这精美细致、古色古香的食器,给人一种古朴静雅的感觉,看似自然简单的设计,其实匠心独运,内敛大方。
食盒、茶盒、文具盒、化妆盒,古人的收纳癖好可一点不简单!
「本文首发在微信:物道(wudaoone),专注中国精致生活的文化平台」
跟古人学过精致生活
文 | 物道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种对待食物的精巧心思,也同样体现在古人生活中的各方各面,从日常使用的器物,到行旅途中的茶食,一盒一匣无不体现出生活的巧思,即使过去了几百几千年,那份过日子的精致,依然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受益良多。
中国有万千雅物,单说日常收纳之物,就有套、筒、匣、盒、篮、箱、格……等等不胜枚举。古人的风雅生活,不因时间、地点等诸多限制而妥协半分,反倒是,越在一些细微逼仄之处,越能看见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和趣味。
就让我们尝试停下来,看看古人如何与生活中的茶具、笔墨、餐具等各类小器物相处,如何通过这些随手可见的生活器具,悠然过出一种“中国式的精致生活”。
古人是这样送外卖的
古时农人耕地,都由妻子儿女把饭送到田间地头,这时候,食盒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不过古代的食盒不仅装食物,还承载着风俗人情与饮食文化。古时的士绅名流,出门访友,或参加诗社、文社的活动,与至交把酒言欢,常会事先准备一些肴食果品作为助兴的下酒菜,这其实就是古代的外卖便当盒。提着一精美的“便当盒”,甚是风雅。
▲ 晚明至清前期 黄花梨鑲嵌黄杨木龙纹提盒(图片来源香港苏富比)
风雅的例子远不止于此。在《红楼梦》里,食盒的出场率颇高:第41回,写贾母嫌螃蟹小饺儿太油腻,便到另一食盒里拣了一样松酿鹅油卷;第62回,写芳官吃不惯寿宴的面条,厨房柳嫂子另送饭,打开食盒,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
在这个一次性饭盒称霸的年代,所幸那些典雅庄重的食盒并未完全湮灭在时间之中。秋天丰收季节,它们最适合装着丰收的水果;在喜庆场合,食盒用来盛载各式干果小食也很合适,再以丝巾包裹,感觉里面装了一个世界。
茶器也有“家”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宋人有“都篮携具向都堂,蹍破云团北焙香”,陆羽在《茶经》卷中之器篇里更把都篮列为收纳必备。后来随着宋代异地举办茶会或朋友间茶聚越来越多,古人也喜欢带着自己钟爱的行头,让“可以茶”成为日常,茶具的收纳自然也成为茶人必修的课程。
我们见过价值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茶具被收纳袋包着,被泡沫纸包着,展示时战战兢兢,看着那些乱七八糟的包装,无论里头藏着什么惊世骇俗的宝贝,也让人觉得少了茶道应有的雅趣和礼法。所以,为茶器定制一个“家”,不仅能为作为茶友们解决许多日用问题,让喝茶变得简单优雅。
这个看上去普通的箱子,实际上,它却是一个包容的世界,活像一个小小的中国。打开的时候,可以看到它里面是一个布局紧凑、自成一体的工作小天地;而合上的时候,它比任何一个整洁的箱子都更具装饰效果,里面的物品被“藏”得丝毫不露痕迹。
首饰盒,女子的秘密王国
在远古时,人们就已经知道用“止水鉴容,流水沐浴”,穿贝壳兽牙饰以颈项。不论是古代“雪肌云鬓、面若桃花、气若幽兰”的佳人,还是现代时尚风情的美女,都会有着一些自己的驻颜之物,裙带衣裳和簪环钗佩就更不用说了。然而现代人有化妆盒来装各式化妆品,那么古代人用什么放梳妆用品呢?古代人放梳妆用品的器具称之为“妆奁(lián)”。
▲ 晚明 黄花梨镜箱(图片来源香港苏富比)
中国的妆奁文化历史可谓久远,妆奁精致而款式多样,既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据史料可知,古铜奁、陶奁当时既可作梳妆用具,还可作贮存美酒和食物的盛器,更多的是古代娘家作为丰厚的嫁妆,送给女儿。少女们每天早晨,从首饰盒里细心挑选、搭配合适的首饰,用一个首饰盒作为一天精致生活的开始。
文人出游,太简单了
中国的古代文房用具,历经唐宋元明之后,在清代形成了鼎盛时期,当时除了被誉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外,更潜心发展了许多“文房四宝”的辅助工具。不管是以乾隆皇帝的多宝文具匣还是文竹文具長方盒,无不透露出文人的逸气。
▲ 清乾隆 文竹文具一套五件配填漆长方盒(图片来源香港苏富比)
古代文具的风雅延续至今天,虽然外形有了极大的改变,然而依然保留着浓浓的书卷气息。这个看上去普通的笔袋,竹条和麻布料两面拼接,可以装下数支大小不同尺寸的笔,外面的竹条也保留了外部饰以一小段竹节扣子并附加布条用以缠绕布袋气质独特,不流于俗。我们常常说精致生活,也许透过这些随手可见的生活器具,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古人的这些生活方式,不仅仅是生活技能,还是一门实用的心灵整理术。一所房间不正是人心灵的镜子吗?生活需要打理得精致,就像打理我们的心房一样。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父作子述」「本意工坊」「丰雨楼实木工艺坊」「香港苏富比」授权提供,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人生总有不期的美好,和不息的守望。
点击下方↓↓↓订阅“物道”头条号,发现更多中国精致生活之美!
相关问答
古代食盒有几层?
古代食盒有两层或三层屉格,竹子制作,有镂空的铜片进行加固和装饰,框架竹片上镂有花纹,食盒的外围由编织的篾席围绕。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礼物的,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