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骗局”:年赚8亿,竟不是靠卖奶茶?


文/ 金错刀频道

如今,“网红店”几乎成了“黑店”的代名词。
今年8月,网红餐厅“胖哥俩肉蟹煲”,“隔夜死蟹”当现杀活蟹卖,被骂上热搜。

紧接着,用比目鱼充当鳕鱼,廉价牛肉冒充澳洲和牛,回收餐桌“口水肉”继续使用的“一绪寿喜烧”,被网友围攻。

网红店翻车,一起接着一起。
“华莱士”鸡块掉地上捡起来重新炸,“奈雪的茶”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杨国福麻辣烫”仓库内遍地老鼠屎。
表面上光鲜亮丽、人气爆棚的网红店,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要是说谁“网红店”,那就是杀人诛心:伤害性不大,羞辱性极强。
甚至有些博主都站出来说明:“网红餐厅早已成为贬义词,99%都转让了。”

但作为一家“超级网红店”,蜜雪冰城却完全不是这样的画风。
只要8块钱,在蜜雪冰城就能买到一杯“奶精现冲”的珍珠奶茶。

买便宜的蜜雪冰城,甚至成了“社牛”们的日常。

今年,蜜雪冰城已经在全国开了1.8万家店,年营收高达65亿。
最近,蜜雪冰城传出上市消息,粉丝们欢呼雀跃。

说蜜雪冰城是网红店,
是对它的侮辱
就在10月6号,已经在全国开了5000家门店的茶百道,十天之内上了3次热搜。
原因是5天内先后被浙江省和北京海淀点名批评整改,浙江的问题门店高达36家。

翻车比翻脸还快,“网红店”如今是过街老鼠一般的存在。
因此蜜雪冰城IPO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就有粉丝站出来为他正名:蜜雪冰城是24年的老字号,不是网红。
1997年,河南的张红超拿着奶奶压箱底的3000块钱,在郑州一个城中村的出租门市,开了一家刨冰店,名叫寒流刨冰,两年后改名“蜜雪冰城”。

彼时的蜜雪冰城就极具性价比:三块钱的汉堡、一块五的薯条、两块五的扬州炒饭。
那时的张红超,就善用独特的方法制定价格策略:先计算成本,再把微量的毛利润加进去,推导出最低的价格。

张红超
微利经营持续了7年,这7年也为兄弟俩攒下了未来成功的第一笔财富,就差一个机会了。
转折发生在2006年。
一天,张红超突然发现,一种卖到18元天价的冰淇淋火了。
看准形势,他立刻研发了一个同类竞品冰淇淋,只卖1块钱。

为了研制这款冰淇淋,张红超一天吃掉3升“试验品”。
但冰淇淋一上市,蜜雪冰城就开始排队抢购,20平米的门店门口,每天都是里三层外三层,一天光冰淇淋至少能卖4000只。

一夜之间,门店狭小,装修简陋的蜜雪冰城,用低价把18元的对手打灭了,还成为全国的冰淇淋之王。
如今,蜜雪冰城在价格上秒杀一切网红店。
仅拿网红奶茶店来说,外国原料、第二空间、创意包装,全都是虚标价格的手段。
比如喜茶,普通饮品都在30元上下,爆款芝芝莓莓32元,葡萄系列40元一杯。

价格稍低的“奈雪的茶”,霸气芝士草莓32元,霸气橙子26元。
看似不贵,不及一碗外卖。
但蜜雪冰城多少钱?
双拼奶茶,大杯8块,三拼还是8块。
买一杯喜茶的钱,能买5杯蜜雪冰城。

与此同时,喜茶、奈雪这些网红品牌,几倍的价格之下,产品并没有多么惊艳,有些产品甚至被顾客评价“黑洞”。
如比喜茶的“多肉车厘”系列,被网友调侃像“止咳糖浆”。
相比之下,有人用蜜雪冰城的奶茶充饥,有人买他的柠檬水牛饮解渴。
“经济适用”的蜜雪冰城,实在配不上“网红”的大名。
反而是25年如一日的便宜,不比任何一个老字号缺少情怀。
尤其在大学生心中,蜜雪冰城地位很高。
有些大学生甚至觉得,是自己用零花钱,把蜜雪冰城“三块两块拉扯大”。

知乎上一则“如何看待蜜雪冰城?”的问答下,有人回答:“听说蜜雪冰城的宗旨是做大学生喝得起的奶茶,感动哭了。”
甚至有人在小红书上发盲测视频,蜜雪冰城的柠檬水,被当成了喜茶。

不赚钱的奶茶生意,
蜜雪冰城靠啥年赚8亿?
如今,网红奶茶店,开店门槛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赚钱越来越难。
据统计,2019年共有2.3万家奶茶店开业,却有2.6万家奶茶店倒闭。
在正常营业的奶茶店中,有90%几乎赚不到钱,开店后能活过一年的不足两成。
就连今年6月已经上市的“奈雪的茶”,也因食品安全问题,市值在一夜之间蒸发超百亿港元。

从营收上看,2019年蜜雪冰城实现营收65亿元,净利润为8亿元。但奈雪的茶只有30.57亿元,不到蜜雪冰城的一半。
蜜雪冰城比上市公司都能赚,到底因为什么?
在抖音,一位博主的探店视频里,她为了证明蜜雪冰城真的便宜,把当地一家蜜雪冰城的所有单品点了一遍,45杯饮品一共花了290元,平均每杯不足6.5元。
别人家的性价比,是合理或者恰到好处;但蜜雪冰城的性价比,是“不买就觉得对不起自己”。
为了提升性价比,蜜雪冰城疯狂压成本。
相比于喜茶的“多肉葡萄”,单纯水果就要每斤22元左右,一杯饮品的原料成本不低于20元。

但蜜雪冰城的一杯8元双拼奶茶,成本只有1.2元左右。
牛奶都是粉冲,口味就靠香精。
水果不是没有,但只有柠檬,批发价每斤4块8。

葡萄一类不易保存又要手工剥皮的原料,根本就不会出现在他的店里。
任何一家蜜雪冰城,都能在顾客面前“调粉子”,有的店甚至就把奶精箱子堆在店里,让顾客“看着买”。

喝腻了死贵的喜茶、奈雪后,顾客一头扎进了蜜雪冰城的“诚实陷阱”。
但其实蜜雪冰城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奶茶店。
卖奶茶,也不是蜜雪冰城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2011年,蜜雪冰城发生内部分裂,弟弟张红甫向哥哥张红超逼宫,导致张红超出走,着手建设原料工厂“河南大咖食品公司”。

但其实兄弟之间的这次龃龉,只是蜜雪冰城的一个小插曲。
在分头行动后,弟弟张红甫负责扩大加盟,全国门店突破1万家,哥哥张红超负责全国的原料供应,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
因为本来就薄利多销,扩大加盟规模后,全国蜜雪冰城的奶茶粉、果酱等供不应求,张红超的原料工厂,成为蜜雪冰城真正的“印钞机”。

如今的***息中,全国蜜雪冰城的加盟店超过1.8万家,接近星巴克的5倍。
“河南大咖食品公司”每年向这些加盟商赚取不少于10亿的基础原料费。一些客流量较大的门店,仅一个月就要用掉6万元的原料。
顶着网红帽子的蜜雪冰城,其实却是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老克拉”。

蜜雪冰城,
只是个“土里刨食的大LOW逼?”
“你不嫌他low,他不嫌你穷。”
用蜜雪冰城CEO张红甫自己的话说:“蜜雪冰城,场所low,利润低,简直是土里刨食的大low逼。”
很多人认为,作为小镇青年的日常消费,蜜雪冰城早就习惯了赚低端市场的钱,真要到一二线城市打天下,他根本就没那个本事。
但蜜雪冰城不仅符合小镇审美,也早就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
在百度地图搜索“蜜雪冰城门店数”,北京有87家,上海有53家。

而今年蜜雪冰城在B站发布的“雪王”主题MV,其实也是蜜雪冰城营销实力的体现。

“土味”画风,直白的歌词,轻快的旋律,几天之内就让抖音#蜜雪冰城社死现场#话题,累计10.2亿次播放量,成为蜜雪冰城品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其实比MV更加重要的是,蜜雪冰城在2018年找到“中国最贵营销大佬”的“华与华”,为品牌设计了一个“超级符号”。
此后,蜜雪冰城从品牌形象到门店设计,从物料到周边,从办公系统到店员,全部围绕雪王符号来制定。

雪王对蜜雪冰城的作用看似轻微,其实神奇。
对比于曾经风靡一时的乐乐茶,门店之间风格差异较大,甚至很多人会认为他与喜茶有点“撞款”,规模效应一直都太明显。

可以说,魔性的**神曲背后,蜜雪冰城其实是用了网红的玩法,赢得了老字号的口碑。
相比之下,一些品牌将宝压在一次性的“快闪”活动上,想要先烧钱火一把,再考虑后面的经营。
如前几年大白兔给自己庆祝60岁生日,商场里临时搭建一个场地卖奶茶,吸引顾客排队排到了商场外,专业黄牛蹲点,一杯480元。

与大白兔们比起来,蜜雪冰城从不联名,更不找人排队、刷单和打广告,但销量却一骑绝尘。
据统计,3元钱冰淇淋3元钱,一年卖出1.2亿支;6元钱一杯的柠檬水,一年卖出13亿杯。
创始人张红超说:“老老实实卖自己最拿手的价格就可以了,不能装,不能端着,这样消费者方便决策。”
还认为喝蜜雪冰城的只有“小镇青年”,就是对他最大的误解。
失恋后,168米的她瘦到76斤!她患上的这种精神病,致死率高达20%
来源:浙大一院
减肥、瘦身……以瘦为美的价值观影响下,身边处处充斥着“身材焦虑”。
我从下周开始减肥了!我今天不吃晚饭了!以后喝奶茶别算我!太罪恶了,今天要怒跑10公里……这样的减肥“宣言”,生活中隔三差五就能听到。
你能想象吗?有人长着1米68的高个子,体重却只有38公斤!
没错,这个人就是我!我叫林汐(化名),28岁,东北人,减肥10年的我曾经以为“瘦才是王道”,但现在,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进食障碍的我苦不堪言。
瘦,或许可以很美,但一定是健康的吗?

分手后疯狂瘦身至76斤,却发现“大姨妈”三月未见
打记事起,身边人就喜欢叫我“小胖”,小时候觉得自己肉肉的也挺可爱的。但到了高中,青春期作祟,我讨厌被说胖,开始疯狂减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减肥成功了,并且这些年一直都保持着过午不食的习惯,体重也长期维持在110斤左右。大学毕业后,我跟着男友来到杭州工作生活,但是一年前,我无法接受他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异性朋友,俩人大闹一场。
结局简单粗暴:分手!4年的感情落得如此结果,我无法接受,我开始学着他那些身材好的异性好友,开始了无止境的减肥瘦身。
我坚决不吃碳水,只吃流质食物,虽然每天都是单调的牛奶、鸡蛋羹,但看着一天天往下掉的体重,我吃得不亦乐乎。平时哪怕只是吃一颗葡萄,我都会满满罪恶感,需要运动半小时来消耗。

我基本上断绝了“美食社交”,实在没办法推脱掉的应酬,用餐时也会用一杯清水把油涮掉,回到家再用手把当天的进食抠出来。谁都知道,节食减肥是非常痛苦的,有时候饿得实在受不了,我就会控制不住地像只饿狼一样疯狂进食,薯条、干脆面、饼干……非把自己吃撑了为止,但满足过后是深深的负罪感,一遍遍地催吐,直到胆汁都吐出来方算作罢。
我要求自己每天必须排便,每天睡觉前,都要喝大量的淡盐水或蜂蜜水,第二天一早起来在厕所蹲至少一个小时,如果没有感觉就会不停喝水**自己。
过去一年,体重跌破100斤,又瘦到90斤、80斤、76斤……衣服越穿越小的同时,我却发现自己已经三个月没来例假了……
脾气暴躁,被拉进精神科,对身材的错误认知,得了这种病
如果只是我一个人“不正常”也就算了,但现在想想,我真是对不起爸妈。
今年初,为了照顾我这个不让人省心的女儿,他们从老家来到杭州,每天准备好减肥餐等我下班回家,但我却出现想吃又吃不下的感觉。
“哎呀,说了我不想吃,你们吃就行了!”我开始经常性向他们发火,有时还逼着他们必须要把当天做的饭菜全部吃完,那个从小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的女儿究竟想干嘛,他们也猜不透了。好好的一个家,因为我,每天都阴沉沉的。
杭州的天渐渐热起来了,身上的穿着也轻薄了不少。也许在他们眼中,我瘦得太不正常了,又或是病了,他们拉着我到浙大一院看病。我们看了消化内科、消瘦专科门诊,做了各项检查,最终在医生的建议下,极其不情愿地踏入了精神卫生科的诊室。
在那里,陆邵佳副主任医师接诊了我,经过专业评估,我被诊断为“进食障碍”,这是我闻所未闻的一种疾病。

“进食障碍?是啊,医生,我有时候是吃不进去东西。”
“我们所说的进食障碍是一种心身疾病,包含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病症,比如厌食症、贪食症、暴食障碍等。”陆邵佳副主任医师跟我说,我目前已经出现了神经性厌食症的典型表现,包括明显低体重、对体重或体形的自我评价不恰当、限制饮食、过度运动、进食量较大后催吐、使用导泄剂等。
抱着掩面哭泣的母亲,我的泪水也浸湿衣衫,我答应她要好好治病,好好爱惜自己。
现在,在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我一边接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一边接受心理治疗: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瘦并不是一切。我已做好准备改变自己,尽管路很长……
社会观念+人格特征 双重影响,这种病竟有20%致死率
我一直在想,为何我会陷入这样一个泥潭无法自拔?
直到在病房见到精神卫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胡少华教授,我才知道像我这样的病人不在少数,甚至这几年发病有增长趋势。
胡教授告诉我,这种病通常年轻女性高发,临床上也偶见男性,这固然跟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以及“以瘦为美”的文化观念影响有关,同时也与我们的人格特征相关,和我同病相怜的病友中,或许有完美主义的人,有内在自信不足、极度自卑的人,有缺乏安全感、认可感,期望以最直观的身材改变来彰显成功的人,更有像我一样无法承受现实的应激压力,通过减肥瘦身来转移焦点的人,还有些人的病根或许在童年创伤中就埋下了。
共同点还不止于此,胡少华教授表示,我们这类患者还都会表现出病理性怕胖,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认知中就觉得自己的身材不够完美,而表现在行为上,大多数人会做出严控进食、过度运动消耗、催吐排泄等过激行为,渐渐地,身体改变带来了抑郁、冷漠、易激惹等情绪变化。
跟我同时治疗的,还有位患厌食症的姐姐,她在生活中逼着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疯狂进食,非得让他们吃吐为止,最后搞得女儿也患上了精神疾病,丈夫与她离婚。唏嘘之余,我也反思自己,当时对父母大发雷霆,不也是同样的行为么?
我想把在就医过程中学到的告诉大家:不想吃饭≠厌食症!厌食症是种不能小看的疾病,它不仅会损伤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瘦得不成人样,还会造成女性患者闭经、绝经,出现内分泌、消化道、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存在20%的致死率。
最后,我最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要变瘦,我们错了吗?谁都想拥有一个姣好的身材,从这点看,或许我们没有错,但是,我们真的没错吗?为了变瘦,伤害自己、折磨亲人,从这点看,我们或许又错了。胖或瘦的争论,一定有正解吗?健康,才是正解!你说呢?
相关问答
重度脂肪肝能恢复吗_千问健康
而不是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或脂肪性肝硬化吗?这样的治疗对吗?还需要做什么改进?这样坚持重度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