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统治世界!食物界的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味觉』的?
有这样一种食物,它的影响力之大,始终让我感到困惑。有人对它爱得深沉,将其视为人间至味;也有人对它嗤之以鼻,满是不屑。
它早已超脱了单纯食物的范畴,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掀起饮食热潮,更是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商业标准化的鲜明符号。
它就是汉堡 。

在真正资深的吃货眼中,把两块面包夹上一块肉饼组合起来的,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政务大臣。
这位大臣堪称 “摸鱼界” 的传奇,他热衷于打牌,为了能连续24小时不间断地沉浸在牌局之中,竟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一种两片面包夹肉饼的食物来补充体力。
这不经意间竟创造出了最早有据可考的汉堡雏形,这种食物制作简单、味道可口,很快就在英美上层阶级中流行开来。

后来,汉堡逐渐走向劳工阶层,在传播过程中,为了更能填饱肚子,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说白了,就是面包变多了,牛肉变少了。
尽管经历了这样的 “简配” 演变,但直到19世纪末,汉堡还只是摆放在餐盘中的家常菜。
真正让汉堡走进大街小巷,成为全民喜爱的小吃,得益于美国的工业化进程。
19世纪70年代,绞肉机的发明,让制作汉堡中最麻烦的牛肉饼也能通过工业流水线大量生产,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成本也降低了许多。
与此同时,美国各个城市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人们常常加班到深夜,那时像样的小吃摊、夜市并不多,汉堡便成了绝佳的选择。
它制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和现在被视为垃圾食品不同,当时的汉堡被认为是优质健康的食物 ,既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让人吃得饱饱的,还不会过于油腻。
费城和底特律的工人们,工作日吃汉堡,节假日也吃,把它当主食,也当零食,汉堡渐渐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到了20世纪20年代,汉堡已然成为美国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人们热议着汉堡的营养成分,关注其制作过程是否安全。街头巷尾,到处都有售卖汉堡的商贩、快餐店、咖啡馆、路边摊,甚至汽车旅馆。只要有美国人的地方,就能吃到汉堡,它正式加冕为美国的国民美食。
不过,在汉堡全球化之前,要是问其他地方的人汉堡是什么,他们大多一脸茫然。

而在汉堡走向世界的征程中,有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企业发挥了关键作用,那就是金拱门,它最初的名字是麦当劳兄弟免下车汉堡吧 。
1940年,理查德和莫里斯兄弟开设了他们的第一家汉堡店。和所有新开业的店铺一样,为了吸引顾客,他们雇佣了20名女性作为点餐女郎。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家麦当劳在女郎们热情的叫卖声中诞生了。
但麦当劳的成功可不仅仅靠这些噱头,它最厉害的地方,是把福特在汽车行业的流水线作业模式引入了餐饮服务业。
就像我们在《摩登时代》里看到的那样,将所有工作拆解成简单重复的任务,这种模式不仅高效,而且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
当时很多餐馆都在强调自家的古法酿造,比如高汤要熬三四天,酱油要晒足180天。
而麦当劳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宣称自己能在20秒内完成一份套餐。

随后,麦当劳更是将门店布置、烹调设备、操作规范、食品包装和分量、食品口味以及待客服务等所有要素都实现了流水线化和统一化,在追求快捷的道路上一路领先。

事实证明,这种标准化和一致性恰恰是快餐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无论走进哪家麦当劳餐厅,你都能确切知道自己会得到怎样的食物和服务。
这种模式在当时无疑是降维打击,麦当劳第一家门店开业后的第四年,纯利就飙升到了10万美元,全美都在报道它的成功。
麦当劳也乘胜追击,在各大媒体上铺满广告。
到1963年,麦当劳的店铺已遍布全国,一天就能售出100万个汉堡。麦当劳的扩张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麦当劳为了给加盟商提供足够的土地,专门成立了一家地产公司,结果一不小心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产商;
麦当劳针对儿童和家庭的营销策略,又让它摇身一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经销商。
这可让地产界和玩具界的同行们郁闷坏了,自己辛苦打拼多年,没想到行业龙头的宝座被一个卖快餐的给抢走了。
但不得不说,麦当劳这种大规模的扩张和投入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对地产的掌控,麦当劳让加盟商不敢轻易违约,确保了品牌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而作为玩具经销商,麦当劳成功让全美儿童都认识了那个标志性的小丑。

据说,96%的美国儿童都知道麦当劳叔叔,在他们心中,辨识度仅次于圣诞老人。那时候的麦当劳,就如同现在孩子们心中的迪迦,现在的小孩都梦想变成光,而当时的小孩则盼着父母带自己去麦当劳,只为了拿到最新潮的玩具。
称霸全美后,作为汉堡界的佼佼者,麦当劳在1966年成功在华尔街上市。
随后,肯德基、汉堡王等如今广为人知的汉堡快餐店也纷纷崛起,并陆续上市。和所有大企业一样,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些汉堡店开始将目光投向全球 。
1987年11月12日,北京前门大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象征喜庆的红色横幅挂满两旁。楼上围观的人群密密麻麻,甚至引来了警察维持秩序。
这条历经义和团纵火、八国联军入侵、新文化运动、共和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著名商街,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而这一切,都源于中国第一家肯德基的开业——北京前门大街店。

肯德基家乡鸡北京快餐店是中美合资开办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
在那个年代,人均收入还不足50块,而一份肯德基炸鸡就要5块钱,这妥妥的是 “后浪” 家庭才能消费得起的。
很多人甚至觉得麦当劳、肯德基的可乐,就是比大润发超市货架上的好喝。
对于当时广大的第三世界人民来说,以汉堡为代表的美式快餐,象征着富足,是所谓 “美国梦” 和美国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其实现在也是如此。
如果你到中国的乡镇走一走,就会发现,位于城镇中心的汉堡店往往是客流量最大的店铺。
很多人只是去那里点杯可乐,坐一坐,就像都市白领拿着MacBook去星巴克当 “气氛组” 一样,这已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除了品牌背后被赋予的各种价值观,汉堡店自身也在全球拓展的道路上付出了诸多努力。
它们延续了在美国的工业化模式,对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规范,每个环节的每一个区块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
汉堡店似乎在向人们宣告:我们不是普通的食品店,而是人体能量贩售机。
为了应对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地区差异问题,这些汉堡连锁店还积极进行本土化改造 。
中国的第一家肯德基,不仅原材料来自国营农场,菜单上甚至还售卖听装的北京五星啤酒。
在印度的麦当劳,你可以点到素汉堡;在中东,某些商品会被禁售;在法国,你能买到葡萄酒;在挪威,有麦香桂鱼汉堡。
汉堡店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尽量融入当地的生活方式,让当地人经营和管理,尽可能从当地农场采购原料。

在进入一个新地区之前,还会提前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汉堡、炸鸡的种类和售价都会参考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民风民俗,做到入乡随俗。
甚至连服务方式,汉堡店也不完全统一标准化。
比如在巴西的麦当劳,汉堡会由服务生端到烛光餐桌,还会搭配一瓶香槟;在委内瑞拉,会有专门的女侍者为顾客领座和上菜。
就这样,汉堡店如同细胞分裂一般,迅速将店铺开到了世界各地,甚至包括青藏高原、极地以及美国的殖民地遗址。
尽管这些汉堡店都在努力进行本土化改造,以迎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但也并非走到哪里都备受欢迎。
麦当劳在进入意大利时就遭遇了挫折,数万人聚集在广场****,他们称快餐店是没有灵魂的餐馆,汉堡是没有灵魂的食物,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目的就是驱逐美式快餐店。
确实,汉堡店凭借工业化的高效迅速在全球铺开,就像那些意大利广场上**的美食本格派所说,流水线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传统的文化和饮食观念。
如今,人们开始质疑汉堡快餐店的营养价值,汉堡逐渐与垃圾食品划上了等号。
知识分子们也批评连锁汉堡店是反人类的,他们认为汉堡不是真正的美食,只是一种能量块,食物应该由人手工制作,而不是机器。

在这个民主时代,连锁汉堡店试图像统一思想一样统一人们的味觉,它们的扩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食物的个性 。以客流量计算,如今的麦当劳是日本最受欢迎的餐馆。
但回溯50年前,至少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很难想象美式汉堡店这样的事物会在以水稻为主食的日本风靡起来。
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是美国政商对日本饮食结构的有意塑造 。
战后的日本粮食短缺,美国趁机大量援助以小麦、大麦为主的粮食,并大肆宣传面包比大米更有营养 ,**喝牛奶、吃面包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于是日本全国上下开始食用面食。

到了70年代,以麦当劳为首的汉堡企业正发愁如何在以水稻为主食的东亚地区扩张,没想到在日本开设的第一家餐厅就大获成功。
如今,以汉堡为首的西洋饮食对日本本土饮食造成了巨大冲击,现在日本大米的消费量甚至还不到麦当劳刚进入日本时的一半。
中国也未能幸免,从五线乡镇到一线城市,华莱士、德克士、麦当劳等品牌共同编织起一张大网,在中华大地悄然蔓延。
如今,汉堡店就像毛细血管一样,深深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全球已经有超过36000家麦当劳餐厅、19000家肯德基、12000家汉堡王。
按照麦当劳自己的说法,他们已经卖出了超过1000亿个汉堡,这意味着世界上每个人平均吃了16个汉堡,而这还仅仅是麦当劳一家的数据。
回顾汉堡的发展历程,18世纪那位第一次将面包夹肉饼吃的政务大臣,恐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小小的食物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汉堡早已完成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成为全民喜爱的食物,甚至还衍生出了一种独特的 “快餐宗教” ,在这种 “宗教” 里,一次 “朝圣” 不过是把一份20秒制作出来的食物吃进肚子的简单过程。
除了在饮食领域的巨大影响,外交界会将麦当劳的入驻情况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指标,经济学家们则把汉堡当作一种货币估值的方式。
以麦当劳为首的汉堡店,还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标准化运作,宜家、沃尔玛等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是这种汉堡店模式的产物。
就像那首麦当劳宣传片里唱的那样,汉堡已经深深融入人类社会的骨髓,以各种方式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
文本素材来源@赛博食录
市民常吃的西式快餐连锁店后厨卫生吗?食材存储达标吗?厦门开展专项整治
来源:【厦门日报】

市场监管部门对西式快餐店食材储存条件是否达标等展开重点排查。
为进一步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市市场监管局近日聚焦市民日常光顾较多的西式快餐连锁品牌,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昨日上午,记者随同执法人员对思明区的牛约堡、尊宝披萨等门店进行了检查。
此次整治行动,市场监管部门以点带面,重点排查制售汉堡、炸鸡等西式快餐店,以及制售肉夹馍、饭团、寿司等类似西式制作方式的餐饮店食材储存条件是否达标,后厨是否存在卫生死角等。针对个别西式快餐企业存在主体责任缺失、管理疏漏、门店经营不规范等问题,执法人员综合采取指导规范、约谈警示、案件查处等措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问题整改闭环。
“冰箱内存放的鳕鱼堡、肉饼、鸡柳等半成品,除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要标出拆封日期;放生鲜蔬菜的食品柜不要存放可直接入口的食材,注意生熟分开……”在牛约堡前埔店,执法人员深入后厨操作间、储物间,详细检查储存条件,查看各类原料的进货台账、供应商资质文件,严格追溯食品源头。
在尊宝披萨悦享中心店,执法人员重点对门店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明和规范着装上岗,加工场所环境是否清洁卫生等进行详细检查。检查发现,门店后厨冷冻冰箱结霜较厚,执法人员提醒商家及时除霜,确保冷冻室真实温度符合标准。
据了解,近期,市场监管部门还将对西式快餐经营者、连锁企业总部负责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督促企业开展自查整改、建立日周月风险管控机制、强化总部对门店督导检查,以严格监管筑牢餐饮安全防线。
市场监管部门建议消费者就餐时优先选择明厨亮灶店铺;观察商家在外卖平台商家证照公示情况;留意监管部门近期的食品安全通报;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陈雪松)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问答
有没有人了解过西式快餐特点?什么样的品牌比较好呢?-九州醉...
[回答]西式快餐的加盟店品牌选择性比较高,所以大家应该是想要追求一下那种比较好的加盟店,都是在打听西式快餐特点,装修比较有特色,而且现在就连服装的设...
西式快餐都有什么特点?
一、西式快餐烹饪更简单。相比与繁琐的中国美食,西式美食的烹饪方式要简单的多,且烹饪工具更齐全,操作者只需按照具体的烹饪数值进行科学的操作就能制作出美味...
吃过很多西餐,我想知道中西餐礼仪什么区别呢?-九州醉餐饮网
吃过很多西餐,我想知道中西餐礼仪什么区别呢?吃过很多西餐,我想知道中西餐礼仪什么区别呢?吃过很多西餐,我想知道中西餐礼仪什么区别呢?关于吃过很多西餐...
彼的西餐的西餐是什么-九州醉餐饮网
彼的西餐的西餐是什么彼的西餐的西餐是什么彼的西餐的西餐是什么关于彼的西餐的西餐是什么的1条回复西餐的吃法非常有讲究,西餐的主要工具是刀和叉用于切牛...
西式快餐连锁店有哪些?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快餐服务业的直营和连锁发展业务,现拥有“嗨咪尼”、“最高鸡密”等西式快餐品牌。公司于2008年开始布局大陆餐饮业务,经过两年筹备,于2010年...
可不可以介绍一个靠谱一点的西式快餐连锁品牌-九州醉餐饮网
[回答]做西式快餐加盟店的朋友,可能对那种炸鸡汉堡店比较喜欢一点的,要不然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个国际大品牌,就是肯德基的进了这个加盟店,对投资的要求相对...
披萨、汉堡这一类是快餐还是西餐?
中西饮食文化不同,披萨、汉堡这类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西餐】,对于外国人来说可以说是【快餐】。但随着披萨,汉堡成为中国饮食的潮流,也可以说是快餐...
中华文化对西式快餐文化的接纳与快餐文化的“中国化”其实...
[最佳回答]A解析分析:本题材料中“西式快餐文化进入中国”以及“中国的春节越来越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纳,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体现了...
中式快餐公认好吃,但为何干不过无味的西式快餐?
第一:请别以为外国人可以顿顿吃中餐。人家习惯了自己的饮食后偶尔吃一顿中餐只是调剂一下。想想您每次出国4天以后你最想吃什么?我连着吃三天西餐胃就开始不舒...
西餐品牌店有哪些推荐-九州醉餐饮网
西餐品牌店有哪些推荐西餐品牌店有哪些推荐西餐品牌店有哪些推荐关于西餐品牌店有哪些推荐的1条回复西餐,简言之是西方国家菜肴的总称。虽然西餐在口味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