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周锦:传统服饰再掀热潮,东西方如何互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济南3月7日电 题:传统服饰再掀热潮,东西方如何互鉴?
——专访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
作者 王采怡 李欣 赵晓

中国素有“衣冠古国”“礼仪之邦”之称,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服饰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创造新的潮流。
在挺立时尚潮头的意大利、法国,具有东方色彩的传统服饰也历久弥新。东西方传统服饰有怎样的发展历史?在新时代又如何互鉴,生发出新的火花?近日,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作出解答。
周锦: 东西方服饰的演变与各自的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有数千年的历史。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服饰形制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礼文化与祭祀文化,吉、凶、军、宾、嘉五礼都有对应的服装形制。除祭祀服装外,朝服、便服等也都有讲究,从皇家到百姓,人们都会按时令穿衣。
因此,东方服饰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中,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着白、青、黑、赤、黄五色,而服饰的形制则与四季轮转、十二地支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一定时间内,人们所崇尚的某一项事物被称为时尚,中国服饰与时偕行,也诠释了“时尚”一词。
周朝时期的《尚书》《周礼》《左传》等典籍中有关于服饰文化的记载。秦统一六国后,确定了服装形制,汉代传承并发展,唐代大气,宋代简约唯美,元代充满民族特色,明代绚丽,清代则继承《周礼》并融入“马上民族”的特色。进入民国,上海改良旗袍吸收海外丝织服装的经验成为潮流。如今,呈现出华服、新中式、汉服等“多元并盛”的趋势。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人用服饰的色彩、形制去制礼作乐,参与国家治理,也使服饰成为“锦绣中华”的一个组成部分。

2024年7月10日,山东曲阜,周锦(右二)和外宾们身着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出席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中新社记者 梁犇 摄
西方服饰发展则深受“以人为本”观念影响,尊重个体价值、追求个性表达,服饰贴合人体线条,注重展现人体美与个性美。其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19世纪以来的女性解放时期。
古希腊时代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至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当时男女服饰均以袍为主,这些袍常用玻璃或石头钉缀的珠子作为装饰,并别于右肩。进入古罗马时代(包括拜占庭时期),受中国丝绸和刺绣的影响,服饰依然以袍为主,但融入了中国刺绣作为点缀。
文艺复兴时代(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盛行舞会服装,特点为收腰与大裙摆,一度流行高高翘起的后臀设计,类似鸡尾裙。此时期的服装对女性造成了一定束缚,尤其是收腰设计。白天的服装通常拘谨严实,而舞会服装则追求**与展示。
18世纪后,女性服饰进入洛可可时代,以花边和刺绣为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香奈儿和迪奥等品牌的出现,将女性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如香奈儿的轻松裤装,展现了女性的自由与奔放。
中新社记者:中国传统服饰在当今社会再度崛起,背后有哪些推动因素?
周锦: 20年前,汉服的复兴意味着中国文化的回归,而当今汉服的崛起,特别是马面裙的崛起,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表达,同时也是人们对传统服饰美学的致敬。
在我看来,华服崛起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文化崛起带动民族自信,这在近10年体现得尤其明显。近年来,国家倡导传统文化的复兴,学习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正是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崛起,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时尚设计体系。
汉服再次兴起,并非让我们回归古人的时代,而是将古人所使用的色彩体系、服装形制等传统审美,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并在新时代中吸纳外来时尚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二,年轻人特别是中国留学生、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年轻一代穿华服,从最初的模仿逐渐深化为热爱,这一转变直接催生了华服的复兴与新中式风格的崛起。
第三,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越来越多的“00后”“90后”开始对香道、花道、茶道感兴趣。走进年轻人创办的茶社,你会发现他们既对茶具种类、饮茶风俗十分了解,又能把西式咖啡和中式茶饮进行融合创新。同样,他们也喜欢汉服绚丽的色彩,向往健康美好的生活。
归根结底,文化能带给人们心灵的安宁。

来自山东潍坊的郑晓慧身穿马面裙在意大利米兰街头演奏二胡。(郑晓慧供图)
中新社记者:东西方传统服饰在全球化背景下怎样交流互鉴?
周锦: 在我们身边,东西方传统服饰间的交流无处不在。迪奥把马面裙作为主打的高定款,爱马仕在云贵地区收集绣片,这是中国传统服饰对西方高奢品牌的影响。当然,现在流行的小香风、西装、蕾丝花边等服装风格则是从欧洲流传过来的。
以日本为例,日本自古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不仅沿用中国的干支纪年法,还借鉴中国的色彩理论与服饰体系。其服饰文化滥觞于中国的唐代服饰,经过日本本土化的改良与创新,中国唐代服饰的形制美学与色彩体系在日本得到较完整的保留,而中国精湛的面料织造与染色技术也被日本珍视传承。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日本设计师迈向国际时尚舞台,70年代初,开始输出日本设计,参加诸如米兰时装周、法国时装周、伦敦时装周及纽约时装周等国际顶级时尚盛事。尽管遭遇不少困难,但经过长期的国际交流,日本逐渐孕育出独特的侘寂文化。尤其在色彩运用上,日本在秉承中国五色体系的基础上,融入本土特色,形成淡雅清新、明快和谐的色彩风格。这种色彩风格不仅与日本社会倡导的“微笑运动”精神相契合,更与日本儿童自幼接受国学教育有一定渊源。
鉴于此,各国在推动服饰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对外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应着力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色彩与时尚体系,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非仅仅局限于对古老服饰形制的简单**。唯有不断创新,东西方传统服饰文化方能在全球化浪潮中更紧密地交流互鉴。

周锦设计的衣线绣马面裙。(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当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传统服饰文化?
周锦: 传承创新传统服饰,要格外重视年轻人的力量,尤其是年轻的汉服爱好者和服装设计师。
相较于“80后”“70后”,“90后”“00后”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已达到新高度。他们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参与汉服文化复兴,提升中国传统服饰的影响力。
这一趋势在2023年尤为明显,华服与新中式服装凭借独特的文化韵味,迅速成为时尚领域的新焦点。政策层面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组织服装设计大赛、推广非遗元素,共同推动这一主流趋势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加深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激发了他们对祖先技艺的探索,进而形成对传统服饰色彩、纹样、面料的热爱。
各国服装设计师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审美观念与市场需求进行转化与发展,通过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丰富与提升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让传统服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与活力。(完)
受访者简介:

周锦。受访者供图
周锦,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总策划,太阳鸟集团总策划,意大利中华文化时尚学院院长,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非遗衣线绣马面裙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鲁锦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产业中心主任,曹县汉服设计研究院院长。获意大利" Le Grandi Gugliedella Grande Milano "金顶奖,出版图书《中国古代服饰文献图解》《锦绣罗裙——传世马面裙鉴赏图录》《锦绣旗袍——传奇旗袍鉴赏图录》等。
“山海携手”情意绵长——来自脱贫地区的东西部协作全景扫描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题:“山海携手”情意绵长——来自脱贫地区的东西部协作全景扫描
新华社记者骆飞、林碧锋、邹欣媛
前些年,一部“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圈粉”无数人,也让人们对东西部协作——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有了更深入了解。
“山海携手”情意绵长。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以来,东部8个省(市)积极与西部10个省(区、市)开展帮扶协作,不断拓展帮扶领域,逐渐形成区域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协作:更注重“造血式”帮扶
如今,能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是曾在外打工多年的彭义琴最高兴的事。“每月工资四五千元,而且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她边操作缝纫机边说。
在云南省镇雄县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上海倾情帮扶,吸引了多家服装厂从东部搬来这里,彭义琴所在的云南助嘉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025年2月10日,当地群众(右)在云南省镇雄县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上班。新华社记者林碧锋 摄
“相较于沿海地区,这里人力资源优势更明显。”该公司负责人贝国平说,目前公司吸纳近300人就业,还将扩大生产规模。
对口帮扶以来,上海市松江区坚持“镇雄所需、松江所能”,从项目、资金等方面系统支持镇雄发展,因地制宜在当地培育产业。
放眼广袤西部,类似在东西部协作助推下带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实践还有很多。
自2021年国家调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关系以来,广东与贵州帮扶协作不断深化。双方持续推动“广东总部+贵州基地”等“4+”合作模式落地,不断夯实贵州产业基础。
以毕节市为例,2024年,广州市安排了3个区结对帮扶毕节市7个县(市、区),向毕节提供财政援助资金3.77亿元,共建产业园区8个,引导推动93家企业到毕节投资兴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毕节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郑建旭介绍,广州市不断优化对口帮扶毕节工作模式,更加注重“造血式”帮扶,帮助全市培育多元产业体系。
人才培育: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简称“医疗中心”)与毕节市妇幼保健院(简称“毕节妇幼”)举行签约挂牌仪式,将其正式纳入协作医院。
毕节妇幼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医疗中心积极与毕节妇幼加强对接,先后选派了98名骨干医师驻点帮扶,帮助成立了儿内科、儿外科等多个专业学科,推动这些学科专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全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从基层医疗到教育领域,从双向挂职到驻村帮扶,进入过渡期以来,东部省(市)强化人才协作和智力支持,通过实施“组团式”人才支援、柔性引才等方式,持续为脱贫地区人才队伍注入新力量。
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积极推动教育倍增计划,自治区525所中小学、31所职业学校等与北京市学校“手拉手”,让北京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自治区的孩子。
沪滇协作让地处我国乌蒙山区的脱贫群众同享“上海医疗技术”。
“很感谢曹医生为我做心肌梗死手术,挽救了我的生命。”从云南省彝良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康复出院的48岁村民陈兴云连连道谢。
去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曹衡博士和另外4位专家到彝良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通过“传帮带”、学术讲座等,“手把手”教授、指导当地医生,不断提升当地医护人员能力。
消费帮扶:让更多“土特产”走出去
“宁夏枸杞品质好,价格实惠……”位于宁夏**自治区盐池县的狮城宁好电商网批(西部)运营基地,一个个带货团队正**四射地直播带货,努力让更多西部“土特产”走向全国。

图为狮城宁好电商网批(西部)运营基地货物展示区。(受访者供图)
盐池县这个电商基地的发展,得益于福建省石狮市对口帮扶。这些年,盐池县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将电子商务产业确定为县级重点产业,通过推动电商与农业、商贸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消费帮扶,逐步解决过去受制于地理位置偏远、销售渠道匮乏等“土特产”销售难问题。
“电商上下游资源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我们把资源对接过来,在盐池建立起覆盖供应链、运营、仓储等全要素的电商体系。”电商基地负责人施志雄说,目前,基地已有72家企业(商户)入驻,实现销售总额约10亿元。
铜仁抹茶、毕节天麻、遵义红茶……这些年,越来越多贵州好物走进广州市场。去年,广州累计采购、帮助销售毕节市农副产品33.24亿元。
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光华说,通过消费帮扶,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和昭通多家公司签订采购合同,推动昭通苹果、天麻等“土特产”不断走出去。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东西部协作方面,今年将重点做好消费帮扶等工作,突出抓好“促消费”,推动东部省份优质购销主体、网络营销资源与西部地区更加紧密衔接,促进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顺畅销售。
相关问答
嘉茉莉女装属于什么档次?
嘉茉莉女装属于中高端档次的品牌。嘉茱莉品牌始创于1998年,所表达的含义是时尚的优雅色彩,时尚的浪漫气息,追求时尚与优雅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