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瓶盖事件掀波澜!食品安全困局为何反复?破局只靠自查?
奶茶杯底沉着一枚瓶盖,这个本该出现在食品加工厂质检报告里的异常情况,如今却成了消费者日常饮用到的 "惊喜"。10 月 12 日,深圳宝安华强广场店的霸王茶姬消费者在 "白雾红尘" 奶茶杯底发现的这个塑料异物,像一块投入沸水的冰块,瞬间引爆了公众对茶饮行业食品安全的集体焦虑。当涉事店员轻描淡写地解释 "掉进去后没浮起来,如果浮起来我们会发现" 时,这句看似平常的辩解,恰恰暴露了整个行业在食品安全防护上令人心惊的漏洞。
霸王茶姬瓶盖事件:一场暴露行业底色的食品安全事故
事情的经过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消费者将奶茶快喝完时,在杯底摸到硬物,取出后发现是一枚比硬币还大的原材料密封盖。这个本应在原材料开封后就被丢弃的物品,却一路 "通关" 进入了最终产品。涉事门店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的危机应对反面教材:先承认 "柠檬茶的盖子制作时不小心掉进去",随即强调 "店内每日执行清洁消毒程序",最后抛出 "退款 + 三倍赔偿" 的解决方案,当消费者依据《食品安全法》主张 1000 元赔偿时,店家竟建议 "通过第三方渠道**"。
从法律视角审视,此事件的责任界定十分明确。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这种赔偿标准的认知差异,暴露出企业对食品安全法规的漠视 —— 与其说是不懂法,不如说是选择性守法,在违法成本与赔偿金额间权衡算计。值得玩味的是,涉事店员对 "盖子经手部接触存在卫生隐患" 的质疑,仅以 "每日清洁消毒" 搪塞,却回避了操作流程为何允许盖子接触食材、又为何未能检出的核心问题。
行业积弊:茶饮安全问题的多维透视
霸王茶姬的 "瓶盖奶茶" 绝非孤例,而是整个茶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近年来,从头发丝到蟑螂,从螺丝钉到苍蝇,消费者在各类茶饮中发现的 "加料" 清单越来越长。这些异物如同行业肌体上的疮疤,揭开后露出的是更触目惊心的行业生态。
成分安全同样不容乐观。相关测评显示,部分品牌产品被检出反式脂肪酸,却宣称 "0 反式脂肪酸"。尽管品牌辩称 "微量反式脂肪酸来源于天然乳制品",符合国家标准中 "低于 0.3g/100g 可声称 0 反式脂肪酸" 的规定,但这种游走在标准边缘的 "合规",本质上是利用标准漏洞进行的文字游戏。更令人担忧的是钠含量问题,部分产品钠含量较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钠摄入量,成年人每天饮用不宜过多 —— 这个数据无疑给 "健康茶饮" 的宣传一记响亮耳光。
虚假宣传已成为行业通病。从个别地区消保委调解的促销**,到众多品牌标榜的 "0 添加"" 纯天然 ",茶饮行业的营销话术越来越背离产品本质。当一些品牌在成分风波中强调" 选用原叶现泡茶与优质牛乳,做到 0 添加人工香精、0 反式脂肪酸 " 时,其产品检测报告却显示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 这种自相矛盾的表述,折射出行业在商业利益与诚信经营间的艰难抉择。
深层病灶: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行业困局
茶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本质上是快速扩张与质量管控失衡的必然结果。在资本助推下,这个曾经的小众饮品赛道变成了红海战场,一条街开出十几家奶茶店的景象屡见不鲜。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压缩成本,而食品安全往往成为第一个被牺牲的环节。有行业人士透露,一杯售价 20 元的奶茶,原材料成本可能不到 5 元,这种暴利空间本应支撑更严格的品控,现实却是不少企业将成本控制的刀刃对准了食品安全投入。
加盟模式的野蛮生长加剧了管理失控。为快速占领市场,头部品牌普遍采用加盟扩张策略,但对加盟商的管控却跟不上扩张速度。深圳霸王茶姬门店出现的操作失误,暴露出总部对门店员工培训、操作规范、品控流程的监管形同虚设。当 "主理人" 这个原本指代品牌创始人的称谓,沦为奶茶店加盟商的时髦头衔时,行业已经偏离了专业经营的轨道,陷入了 "重营销、轻管理" 的恶性循环。
监管体系的滞后性也难辞其咎。面对数量庞大且分散的茶饮门店,传统的抽检模式如同大海捞针。现行法规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与企业违法收益相比不成比例,导致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的逆向激励。当霸王茶姬宁愿让消费者 "通过第三方渠道**" 也不愿承担法定赔偿时,实际上是在计算违法成本与品牌声誉损失后的理性选择 —— 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对监管体系的无声嘲讽。
破局之路:重建茶饮行业食品安全信任体系
解决茶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一场从企业到监管、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变革。在企业层面,建立 "从农田到杯子" 的全流程品控体系刻不容缓。这不仅包括原材料采购标准的制定,更需要将 HACCP 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真正落地,而非停留在认证文件上。霸王茶姬事件中暴露的异物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增加金属探测、视觉识别等技术手段解决,但这需要企业将食品安全投入从成本项重新定义为生存项。
监管创新同样关键。面对分散的门店网络,传统 "运动式检查" 效果有限,可借鉴互联网行业的技术手段,推动 "阳光厨房" 工程,要求企业实时上传制作过程视频,实现监管可视化。同时,应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让法定赔偿标准成为企业不敢触碰的底线,而非可以讨价还价的起点。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议消费者通过 12315 投诉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更需要建立投诉 - 查处 - 公示的快速响应机制,让每一次消费**都能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
消费者也需要建立理性的**意识。保存 "沟通记录、异物照片、消费凭证" 三项证据,应当成为消费者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时的标准动作。当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依法**,而非接受 "退款 + 小恩小惠" 的和解时,才能形成倒逼企业改进的市场力量。
从霸王茶姬杯底的那枚瓶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管理漏洞,更是一个行业的价值迷失。当资本褪去浮躁,消费者回归理性,茶饮行业终将明白:真正的竞争壁垒从来不是营销话术和门店数量,而是刻在骨子里的食品安全信仰。毕竟,没有哪个消费者愿意为一杯可能喝出瓶盖的奶茶,支付溢价去追逐所谓的 "网红体验"。重建食品安全信任,或许会让行业经历阵痛,但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啄木鸟消费投诉|“早产”饮料流向市场销售,究竟是“工人操作失误”还是“经销商篡改”?
编者按: 维护消费者权益,守护消费安全。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新消费时代保驾护航!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记者白德彰)“吃午饭时买的饮料,居然是10个小时后生产的。”日前,北京消费者王先生(化姓)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其在10月1日当天购买的饮料,生产日期竟标注为“未来时间”。更令人费解的是,面对质疑,生产厂家先后给出“工人操作失误”和“疑似经销商篡改”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1日下午购买的果汁,生产日期却是1日23时许(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注意到,涉事饮料生产企业,山东养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非首次卷入食品安全风波。此前,该公司被委托生产的饮品,曾因菌落总数超标逾千倍、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被监管部门通报。目前,属地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监管部门将就“早产”饮料事件启动核查。
果饮现生产日期疑云 厂家回应前后矛盾
王先生告诉记者,10月1日当天,他与亲友在外聚餐,考虑到有孩子在场,他特意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酒店购买了一瓶白桃汁饮料。聚餐结束后,王先生才注意到,这瓶在当天13时许购买的饮料,生产日期竟标注为10月1日23时17分。
为确认此类“早产”饮料是否属于个别现象,10月2日,王先生再次前往该烟酒店,购买了三瓶同款饮料,结果发现这三瓶的生产日期同样为10月1日23时17分。孩子饮用后虽未出现身体异常,但王先生对饮料的产品质量深感忧虑。
王先生说,在此期间,他曾根据饮料包装上的座机号码联系了厂家,但对方在电话中并未给出明确解释。之后,一位自称是厂家方面的女性工作人员回电解释称,是“工人着急放假,操作失误把日期打错了”。10月2日,这名女性工作人员再次联系王先生,称可向王先生支付1000元。但王先生认为,从始至终,厂家方面既未说明“早产”饮料的具体数量,也未告知真实生产日期,厂家对生产日期如此随意的态度,显得极不负责,所以没有接受。

四瓶饮料的日期清晰可见(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从王先生提供的照片中看到,该白桃汁饮料外包装显示生产厂家为山东养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瓶饮料上的生产日期字迹清晰,均标注为“2025年10月1日23时17分”。
10月11日,记者通过外包装上的电话联系厂家。对于出现“早产”饮料的原因,一名华姓工作人员称怀疑是经销商所为:“因为那个地方(北京)有个经销商,他做着做着就不做了,我们现在怀疑是他私自把日期改了,那个地方的货,我们好长时间就没发了。”
当记者追问“饮料喷码清晰、如何篡改”时,对方表示经销商可通过擦除原日期后进行篡改。记者进一步询问厂家是否已联系该经销商并报警,以及为何此前向消费者解释为“工人操作失误”,该工作人员称目前尚未报警,并表示自己正在开车,暂时不便答复。
涉事厂家曾上“黑榜” 关联企业已注销

自称是厂家的工作人员曾表示“早产”饮料系操作失误导致(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厂家一方面对消费者解释是“工人操作失误”,另一方面却对记者称责任在经销商,不实的生产日期究竟由谁所为?记者致电此前联系王先生的女性工作人员,她表示“早产”饮料事件仍在调查中,并称之前所谓“工人操作失误”的说法是为了“安抚消费者”。未等记者进一步询问,对方便挂断电话。此后记者多次尝试回拨,始终无人接听。
记者注意到,涉事山东养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非首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企查查信息显示,山东养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地址位于枣庄市高新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华某。早在2019年,山东养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华某名下关联的山东益正元乳业有限公司就曾因产品问题被通报。
2019年,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1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该份《通告》指出,山东益正元乳业有限公司委托山东养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酸奶饮品存在微生物指标超标问题。具体内容为,山东养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果粒酸奶饮品菌落总数检测值最高达6600CFU/g和8100CFU/g,超标幅度分别高达65倍和80倍。另外该公司生产的芝士酸奶饮品菌落总数检测值达220000CFU/g,超标约2200倍。
据了解,菌落总数是评价食品清洁度的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超标可能源于原料初始菌落数高、生产加工卫生控制不严、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或储运条件不当等。
而在2020年,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3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山东益正元乳业有限公司和山东养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再次“上榜”。具体内容为,山东益正元乳业有限公司委托山东养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D钙含乳饮品和铁锌钙含乳饮品,蛋白质检出值分别为0.67g/100g和0.68g/100g,均低于国家规定不小于1.0g/100g的标准。在两次被点名后,山东益正元乳业有限公司在2022年1月份注销。
虚假标注涉嫌违法 监管部门将介入核查
辽宁京阙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铎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食品。依据该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对于此类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可没收违法所得、违法食品及作案工具,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不足一万元时),或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货值一万元以上);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许可证。执法实践中,故意篡改、虚假标注等主观恶意行为,通常被视为“情节严重”,可能导致顶格处罚(二十倍罚款)及吊销许可证。同时,依据该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同一家食品生产企业,连续被通报登上“黑榜”。其生产的饮料出现“早产”日期后,面对消费者和媒体的询问,厂家又给出“工人操作失误”与“疑似经销商篡改”两种矛盾说法,日期背后的罗生门究竟是什么?目前,属地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监管部门将就“早产”饮料事件启动核查。央广网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问答
饮品喝出异物商家怎么解决-法律快车法律咨询
饮品喝出异物商家怎么解决
我开奶茶店的,现在要办食品安全许可证,街道办事处的过来看了现场,说是四周墙壁上要贴瓷砖,但是瓷砖成?
这个要看你们街道领导的意见了。我们说了不算,你贴在好看的纸,人家偏要你贴瓷砖怎么办?依我看,你还是咨询一下你们街道领导吧!这个要看你们街道领导的意见了...
预包装食品销售可以卖饮品吗-找法网
预包装食品销售可以包含饮品,但需合规。依据《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需标注生产者、日期等基本信息,否则将按法处理。不及时合规可能导致罚款、停业等后果。...
奶茶店被查出使用过期产品处罚-法律快车法律咨询
奶茶店被查出使用过期产品处罚
某某饮品中有苍蝇怎么处理?-找法网
1.饮料里有苍蝇,属于食品安全问题,需要赔偿。具体赔偿标准为:消费者所购商品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赔偿金额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计算。2.接到消费...
饮品店从来不做消杀制冰机也从来没清洁过物料到期了也不销毁...
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保持场所及设备清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每日清洁制冰机,每周消毒)。这种行为违反食品安全法,可向市场监管部门...
求帮助,假设我在东阳地区,了解一下,我是超市店主,因为一...
依据《食品安全法》等,罚款需视情节而定,可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或罚款,无违法所得时罚款上限五十万。若情节严重而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超市被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
张律师解答了你好,是一家宾馆,有卖饮料和泡面,但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
奶茶店需要健康证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_法律问答—华律网
健康证是指对食品、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有害作业人员;放射工作人员以及在校学生等按国家卫生法律...
饮品店只有营业执照没有食品安全证会有什么影响?
建议你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目前国家政策较好,办理营业执照的工本费和流程都有所缩减,也不费什么劲,《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等证件虽然只是一张纸,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