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

《新周刊》(英文名:New Weekly)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由南方传媒主管、主办,每月1日、15日出版,每期112页全彩印刷,全国发行。该刊的定位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新周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新锐中产、创意人士、高知青年。

1997年,《新周刊》首创传媒“盘点”方式。2000年年初,《城市败笔》成为《新周刊》被转载最多并影响深远的城市报道之一。2001年,《新周刊》报道《深圳怎么啦》。2002年,《新周刊》的报道《城市口水战》对中国各省级区域流行的“双城记”现象进行了总结陈辞。2003年,《新周刊》聚焦云南省,推出“体验之都”特辑。2005年,《新周刊》瞩目重庆市。2020年11月,广东省时代周报》《新周刊》宣告合并。2021年,《新周刊》发起“热声”非虚构短片征展计划。同年,新周刊开启首届“刀锋图书奖”。2024年,刀锋图书奖延展出刀锋展映、刀锋沙龙两大板块,共同组成了“刀锋文化季”。2025年1月10日,由《新周刊》主办的中国视频榜,如期在北京发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周刊已发展成为拥有千万级粉丝基础的文化IP,是集杂志、新媒体、活动、图书出版与整合营销为一体、极具全国影响力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如新周刊APP、官方网站及微博公众号、繁象、局外人、硬核读书会、新周猫等新媒体矩阵,生活方式研究院、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知道分子工作室等跨界平台。曾获“中国最美期刊”“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荣誉。

发展历程

1996年8月18日,新周刊创刊,创办初期由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联合主办。后期变更为南方传媒主管、主办。

1997年,《新周刊》首创传媒“盘点”方式,盘点全年国内外各类事件话题;同年新周刊《上海为什么迷恋1930年代》和《香港回归全记录》是《新周刊》重磅报道城市的缘起,次年的《中国城市魅力榜》专题,首次对中国城市展开人性化定位,开启了中国城市形象解读的潮流之先。1999年,《京沪穗蓉:中国城市后花园》集趣味、角度和敏锐于一体,并使《新周刊》以“京沪穗”为主体的城市报道格局趋于完善。

2000年年初,《城市败笔》成为《新周刊》被转载最多并影响深远的城市报道之一,其批判的尖锐立场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该报道成为中国媒体城市报道的典范之作;当年的《第四城》则找到了城市价值的差异化提升和发掘,以独特的方式响应国策进行了“西部城市价值大开发”,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价值和定位大讨论;

2001年,《新周刊》报道《深圳怎么啦》以当时媒体少有的清醒,为转型期的中国特区城市敲了一记警钟,领导了其后深圳整体自我反思的思想交锋;同年出品的《消逝的京广线》、《国际花园城市真相》等报道,也在中国版图和国际排行榜的视野内,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动向做了一线的采访和深刻的解剖。

2002年,《新周刊》的报道《城市口水战》对中国各省级区域流行的“双城记”现象进行了总结陈辞,也为国内传媒的城际关系报道找到新的切口;当年的《老外设计中国》则以全国独家视角对外国建筑设计师在中国的强势存在进行了采访报道,至今仍频频有事例印证着该报道的价值判断。

2003年,《新周刊》聚焦云南省,推出“体验之都”特辑,该特辑秉承《新周刊》一贯的新锐理念和城市观,以超大篇幅的报道和多元视角,把云南独特的区域城市文化,上升到了中国社会转型和城市革新层面,借助“体验之都”这一全新概念,成功发掘出“云南方式”对于优化中国人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2004年,《新周刊》的《再看第四城》别册在相关论坛和“成都市24小时快拍”行动的配合下,回顾过去,重新、深入探讨成都的城市个案所代言的中国城市价值,并延伸出城市人居与发展主题。其间,《新周刊》还相继推出过《回到北京》《上海不是榜样》、《就这样爱上广州》《广东方式》《外滩和它倡导的生活》《香港找回香港》《住得像个人样》《城市肖像》等封面专题,并在9年积累之上酝酿推出“中国城市魅力榜”,成为继中国电视节目榜、年度新锐榜、生活方式创意榜之后的《新周刊》年度4大榜之一。

2005年,《新周刊》瞩目重庆市。此时的重庆,迎来了直辖8周年,也迎来了续2002年AAPP会议(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之后,第二次向世界展示城市实力和形象的大好时机。重庆作为《新周刊》专题报道的主角,成为继北京、上海市广州市成都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后,登上《新周刊》封面的第6座城市。

2020年,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以《时代周报》、时代财经APP为龙头的“财经系”和《新周刊》为代表的“生活系”,打造“财经+生活”全媒体矩阵的一体两翼,以“记录时代、创造价值”为使命,为广大读者构筑美好生活。同年11月,广东省《时代周报》《新周刊》宣告合并。

2021年,《新周刊》发起“热声”非虚构短片征展计划,旨在关注优秀非虚构影像作品,扶持视频领域青年创作者。同年,新周刊开启首届“刀锋图书奖”。2024年,刀锋图书奖延展出刀锋展映、刀锋沙龙两大板块,共同组成了“刀锋文化季”。2025年1月10日,由《新周刊》主办的中国视频榜,如期在北京发布。

内容现状

定位

该刊的定位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

官方网站

整合《新周刊》杂志、增刊、别册、图书、活动及新媒体等全平台资源,是《新周刊》品牌形象和日常动态的主输出平台。

平面媒体资源

《新周刊》杂志——每期全彩印刷,每月1日、15日出版,全国发行50万册。

内容特征

以社会洞察测量时代体温

《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始终保持以最敏锐的视角, 观察与记录中国社会变迁,一直承担着时代的体温计角色,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以创意策划制造概念美学

拥有二十余载的深厚内容沉淀和资深采编团队,曾创造出“第四城”“飘一代”“低美感社会”等经典概念,以最独特的选题角度, 捕捉社会热点、直击情绪痛点、解析未来趋势。

以新锐视角破圈青年代际

这里是千万级新锐青年的聚集地,热衷于表达自我、聆听众声, 一起讨论世界观、生活观、趋势观、城市观、世代观、情爱观。

读者对象

新周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新锐中产、创意人士、高知青年。

新媒体矩阵

独家专栏

品牌活动

中国年度新锐榜

1997年,《新周刊大盘点》横空出世,盘点内容涉及公众重点关注的多个层面,囊括主流、前瞻、热点等,成为一年一度社会热点盘点平台。2001年在此基础上首次举办“中国年度新锐榜”,由新周刊会同中国强势媒体联手缔造,以“传媒观点,专家意见,新锐角度”为立意和特色,聚焦年度热点, 洞察社会趋势, 推动潮流演变, 已经发展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传媒榜、观念榜和文化榜,至2024年已成功举办23届。

中国视频榜

中国视频榜前身是1999年《新周刊》主办的“中国电视榜”,旨在鼓励和发掘视频行业的优质内容与创作者,是中国举办早、影响力大、权威的电视与视频类榜单活动之一。2025年1月10日,由《新周刊》主办的中国视频榜,如期在北京发布。2025年是中国视频榜延续的第25个年份,作为一本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锐杂志,《新周刊》以见证者与记录者的身份,持续关注着视频行业发展的动向。本届视频榜的主题为“人间生动”:人间,是播放生动瞬间的影院;生动,则是我们置身人间的意义——这是在光影世界中形成的互文,同时也是对现实的一个注脚。

刀锋图书奖

2002年,新周刊推出“寻找中国刀锋”封面专题,寻找一群在世纪初影响中国文化的新锐人物。2021年,新周刊开启首届“刀锋图书奖”,从书页出发,寻找时代锋芒。首届刀锋图书奖以“低音与棱角”为年度主题,主张听见世界的低音,鼓励不同思想的棱角。本届刀锋图书奖在成都颁发后,入选2021年成都生活美学大赏“年度十大事件”。2022年,刀锋图书奖以“众声与独白”为主题开启第二段旅程,除年度榜单外,正式启动季度榜单,在春、夏、秋、冬季榜单的基础上,每年岁末年初将增选20本好书,最终产生“年度百大好书”,作为刀锋图书奖年度榜单的初选名单。2023年,刀锋图书奖由来自文学、社科、艺术、生态等领域的21名专家组成推委会,以“浮光与永恒”为年度主题,继续在字里行间,寻找这一年的刀锋图书与刀锋人物。2024年,刀锋图书奖延展出刀锋展映、刀锋沙龙两大板块,共同组成了“刀锋文化季”。从一个图书奖到一个文化季,新的“刀锋”将更深入关注文化出版和生活方式趋势,致力于成为新锐的人文品牌和思想交流平台。

新周刊介绍

自1996年创刊,新周刊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时代的观点供应商、资讯整合商、视觉开发商、传媒运营商,始终保持以最敏锐的视角,观察与记录中国社会变迁,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作为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新周刊》不仅革新了传统的传媒理念,独创了一套极具特色的传媒方法论,更是推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原创话题和深度报道,成为一个时代的水银体温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周刊已发展成为拥有千万级粉丝基础的文化IP,是集杂志、新媒体、活动、图书出版与整合营销为一体、极具全国影响力的全媒体传播平台。

花城文学之夜

2023年3月25日晚,“有风自南——花城文学之夜暨2023花城文学榜荣誉盛典”在广东艺术中心友谊剧院举行,现场揭晓首届“花城文学榜”10部入选作品并颁发荣誉。晚会以浪漫的“追风”故事为脉络,演绎了10个融合音乐、歌词、舞蹈及视觉的原创文学主题节目,从而串起“花城文学榜”揭晓这一最关键的环节。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麦家,评论家、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陈晓明,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等众多嘉宾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出席现场,一同见证广东文学的高光时刻。

热声

2021年,新周刊发起“热声”非虚构短片征展计划,旨在关注优秀非虚构影像作品,扶持视频领域青年创作者。“热声”在寻找具有热烈生长力的创作者和影像故事,鼓励年轻一代自在表达,搭建一个支持影像创作、交流与分享的平台,推动不同背景的青年群体互相理解,加深对话。

美好公益大会

美好公益大会已连续举办四届的企业社会责任荣誉盛典是新周刊每年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责任盛事。

2021年,为进一步挖掘社会与公益创新,企业社会责任荣誉盛典迭代升级为“美好公益大会”,以公益为纽带,表彰热心参与中国公益事业的个人、企业和机构,汇聚娟娟善意,推动社会改变。

2023年9月15日,美好公益大会来到增城宿山房举办。今年的主题是"乡愁四韵",延续了上届美好公益大会对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和响应,同时也蕴含了新周刊对此战略更进一步的思考与社会洞察。社会各界以自身的才华和力量,希望大众可以关注到乡村在当下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大跨界平台

所获荣誉

2001年,《新周刊》在台湾地区被评为“最受台湾读者欢迎的大陆杂志”;2002年第24期《新周刊》封面被国际期刊协会授予最佳杂志封面设计“奥齐奖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杂志;2003年,《新周刊》被香港特别行政区 《玛丽嘉儿》和《号外》杂志评为内地十大强势杂志首位;2018年,《新周刊》入围大众类期刊百强,并获“中国最美期刊”荣誉。

相关评价

新周刊是“话题刊物”,是中国期刊文化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标志。(时任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评)

新周刊的编辑都具有诗人的气质,诗人办刊,它不具常理,天马行空,所以能够创造出无数的概念,用这些概念来刺激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颐武评)

《新周刊》对选题的捕捉能力和对选题独特的挖掘能力是领先的。大部分选题是追逐社会热点话题,也不完全跟着时尚热点走。(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评)

每次当我想了解中国社会新变化,获取新想法灵感的时刻,我都会翻阅新周刊。这是本以“新”见长的杂志。我觉得它合适的阅读对象就是25-30岁,希望自己变得更好,热爱文化艺术,关心社会的,有女性细腻特质的男人或者有独立精神的女人。(上海胡润百富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润评)

广州市为基地的《新周刊》用它特有的大众媒体语言讲述中国城市正在发生的事情,从时代的角度估价和评说城市及其影响。就是说,它的内容是社会的,方式是时尚的。(国际著名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永和评)

新周刊是中国媒体的新锐之旗,更是强势传媒的理想之帜。在新周刊的旗帜之下,我们由此获得启示、指引、奋进。(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兴东评)

《新周刊》办得好不好我不敢说,但中国的电视办得好不好只有《新周刊》敢说。在《新周刊》的“鞭策”之下,所有电视台、频道、节目都力图显得有文化、不弱智。(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梁评)

有一类杂志的使命,是让我们仰望星空,直接让我们感触的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灵魂;我觉得《新周刊》正是以此为使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负责人许文广评)

《新周刊》给我的印象是,感动时热泪盈眶,但是更多的时候嬉笑怒骂,有情商,有智商,然后感觉是在以破坏的方式,其实背后你看到它是在建设。(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评)

我一直觉得新周刊是一个小孩的形象,就是他童言无忌,他永葆好奇,他会追问为什么,他会在大家都在对某些规则习惯于隐忍和忽视的时候,他突然说那个皇帝好像没穿衣服。(中国著名女主持人、资深媒体人杨澜评)

《新周刊》是目前少数可以看的刊物之一,杂志的时尚性与专注度较高,能够以新型现代感的思维关注社会问题。《新周刊》的读者毋庸置疑是层次非常高的,这部分人肯定不是大众。(WE 推销理论 Group联合创始人、国内知名品牌营销策划人李骥)

《新周刊》领我们影视文化界的风气之先,是一个非常新锐的,对中国问题非常敏锐的一个杂志。新锐榜虽然不是一个国家大奖,但很有时效性,也很有权威性,更具真实性。(八一电影制片厂制片人张谦评)

在我读的所有杂志中,《新周刊》是把新锐保持得最完好的。在这个变革的年代,无论是开公司还是盖房子,一定要读《新周刊》。(SOHO中国创始人,执行董事潘石屹评)

《新周刊》有自己锐利的一面。(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政治哲学领域专家刘擎评)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能够坚守自己的观点,需要一定的勇气。(艺术家张晓刚评)

《新周刊》的立场特别好。它很勇敢、坚决,敢于挑战,有悲悯之心,对社会有很强烈的责任感。(演员黄磊评)

我所理解的新锐,是不设限,敢尝试。(演员、歌手易烊千玺评)

《新周刊》是时髦的、时尚的,是性感的。(《三联生活周刊》专栏作家朱伟评)

《新周刊》是第一个有意识地致力于发现城市的杂志。城市在《新周刊》的持续关注下终于开出了香艳的花朵。(《南方周末》评)

相关事件

编剧史航涉嫌性骚扰多位女性,《新周刊》终止与史航的合作关系。2023年5月1日,新周刊官方微博发文称,将密切关注此事进展,对于各类形式的侵害行为零容忍,已解除史航作为刀锋图书奖推委资格,“并且停止与史航的一切合作。”

参考资料

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企查查.2025-09-29

《新周刊》.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29

传媒湃|百万年薪、上不封顶,新周刊招募执行总编辑.今日头条.2025-09-29

新周刊内容特征、读者对象与媒体矩阵.新周刊官网.2025-09-29

重庆影像总动员背景资料.新浪网.2025-09-29

30个媒体案例获奖/阅文起点大学成立/郭全中辞去华数传媒、贵广网络独立董事一职/《时代周报》《新周刊》合并/《狼殿下》上线|资讯.微信公众平台.2025-09-29

新周刊热声派对广州落幕,青年导演分享幕后故事.界面新闻.2025-09-29

品牌活动.新周刊官网.2025-09-29

..2025-09-29

传媒湃|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成立:整合《时代周报》《新周刊》.澎湃新闻.2025-09-29

关于新周刊.新周刊官网.2025-09-29

独家专栏.新周刊官网.2025-09-29

李敬泽代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活力地走向未来.北京大学.2025-09-30

生活方式研究院.新周刊官网.2025-09-29

广东省出版集团传媒方阵:生于改革,兴于创新.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9-29

“零新增”背后,社工们默默做了很多 | 原创.新周刊官网.2025-09-29

《新周刊》2018中国年度视频榜发布会在京举行|新周刊|创造101|史里芬_新浪时尚_新浪网.新浪.2021-07-10

新周刊的社会评价.新周刊官网.2025-09-29

多家机构宣布:不再合作!.今日头条-红星新闻.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