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荣

谢荣(1921年5月18日—2021年6月3日),男,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市,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著名麻醉学家、医学教育家,麻醉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麻醉科主任、麻醉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麻醉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47年,谢荣赴美留学。1950年,谢荣从美国回到中国。1951年,他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组建麻醉科并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同年,他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地区性麻醉学习班,1953年,谢荣首创小儿肌注硫苯妥钠基础麻醉。同年,他举办了全国麻醉学习班。1959年,谢荣被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聘为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61年,谢荣在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麻醉学研究室”。1978年,他研制的肌松药“锡生藤碱甲”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谢荣与尚德延等麻醉专家筹备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并担任第一届麻醉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1980年,谢荣担任北京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谢荣被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聘为博士生导师。1982年,他在中国率先进行脑复苏和脑保护领域的实验研究。1983年,谢荣当选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1985年,谢荣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由麻醉科管理的ICU。1988年,他担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谢荣被授予英国皇家麻醉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91年,他开始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6月3日,谢荣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0岁。

谢荣的研究领域为麻醉学科临床与科研,他最早将静脉普鲁卡因复合全麻技术应用于临床,开创静脉全麻的先河,实现了相对于乙醚麻醉更平稳舒适的全麻过程;他在中国率先改进和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扩大适应证并提高了安全性,为中国外科医学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谢荣一生发表论文百余篇,撰写了十多部专著。他1956年主编的著作《麻醉学》获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94年,其专著《麻醉学》(第三版)再版发行,获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主编了《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教材》《现代麻醉和重症监测治疗手册》及多种麻醉学教材。他共培养博士和硕士生30多名,1992年,谢荣获得首都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1年5月,谢荣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市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期,他因战乱离开故乡,后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法大学

1946年,谢荣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47年,他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学习麻醉,随后他在Wayne州立大学附属底特律Receiving医院做麻醉科住院医生并担任了总住院之职,在此期间,他出色的工作赢得许多当地媒体的赞誉。

工作经历

1950年,谢荣从美国回到中国。1951年,他在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组建麻醉科并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并主动编写讲义,亲自教学实践。同年,他首创了普鲁卡因静脉点滴全麻方法,开创了中国静脉麻醉先河。

1952年,谢荣从西班牙麻醉医生Fidel Pages的论文里得到启发,尝试并改良了之前没有学习过的硬膜外麻醉。1953年,谢荣首创小儿肌注硫苯妥钠基础麻醉,使小儿全麻更容易施行。同年,他举办了第一个中国全国性的麻醉学习班,为学科发展奠定基础。1956年,他主编了专著《麻醉学》。1959年,谢荣被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聘为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1年,谢荣在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麻醉学研究室”。20世纪60年代,他积极组织中国肌松药研制,发现了具有肌松作用的“锡生藤碱甲”,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年,谢荣与尚德延、吴珏、谭蕙英等麻醉专家筹备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并担任第一届麻醉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

1980年,谢荣担任北京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谢荣被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聘为博士生导师。同年,他组织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麻醉学术刊物《中华麻醉学杂志》并担任该刊物的一、二、三、四届主编。1982年,他在中国率先进行脑复苏和脑保护领域的实验研究,负责的《利多卡因保护脑缺血及复灌注后损伤机制的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3年至1993年,谢荣当选北京市第八届、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1984年后,他连续担任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麻醉学分会的主任委员。他任学会主委期间,中国的麻醉学科从医技科室成长成为临床二级学科,并于1989年实现学科独立。1985年,谢荣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由麻醉科管理的ICU。

1988年,谢荣被英国皇家麻醉学会邀请到英国5个城市巡回讲学。1988年至1998年,谢荣担任全国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1990年,谢荣被授予英国皇家麻醉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991年,谢荣开始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他的著作《麻醉学》(第三版)再版发行,获1997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谢荣的科研成果“肺水自动调节机制的研究”获中国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8年,谢荣被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聘请担任顾问。

2020年,谢荣在家中庆祝了自己的百岁生日。

2021年6月3日,谢荣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0岁。

个人生活

谢荣的妻子名为周如玫是原交通部外事局翻译,其共有两个女儿,长女谢兰是一位债券分析师、次女名叫谢青 。2020年5月18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团队为谢荣庆祝99岁华诞 。

家庭成员

社会任职

研究领域

谢荣的研究领域为麻醉学科临床与科研。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1951年,谢荣首创的普鲁卡因静脉点滴全麻方法,开创了中国静脉麻醉先河,实现了相对于乙醚麻醉更平稳舒适的全麻过程。1952年,谢荣尝试并改良了之前没有学习过的硬膜外麻醉。他在中国率先改进和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扩大适应证并提高了安全性。1953年,谢荣首创的小儿肌注硫苯妥钠基础麻醉,使儿童病人可以安静地与父母分离,并使小儿全麻更容易施行。

1961年,谢荣筹建了中国第一个麻醉学研究室,在新药研制、麻醉药代动力学、休克、肺水调节机制、脑复苏等方面作了系统研究。20世纪60年代,谢荣发现了具有肌松作用的“锡生藤碱甲”。

学术贡献

1956年后中国各大医院先后组建了麻醉科(组),麻醉专业迅速发展壮大。谢荣积极组织召开北京麻醉学术会议,筹备全国性麻醉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倡导组建麻醉专业学会,规范从业人员的培训。1981年,谢荣组织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麻醉学术刊物《中华麻醉学杂志》并担任该刊物的一、二、三、四届主编。

谢荣积极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以及海峡两岸的麻醉界往来,带领中国麻醉界申请加入世界麻醉医师协会联盟(WFSA),为中国麻醉学界跻身国际前沿打下基础。

学科建设

1951年,谢荣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组建麻醉科。

1979年,谢荣与尚德延、吴珏、谭蕙英等麻醉专家筹备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谢荣任学会主委期间,麻醉学科从医技科室成长成为临床二级学科。1985年,谢荣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由麻醉科管理的ICU,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1989年,麻醉科实现学科独立,谢荣创建的北大医院麻醉科被批准为中国国家重点学科。

人才培养

1951年,谢荣在云南昆明举办地区性麻醉学习班。1953年,他举办了第一个中国全国性的麻醉学习班,学习班的十余名学员后来成为中国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为学科发展奠定基础。1981年,谢荣建立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被授予中国第一个麻醉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谢荣被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聘为博士生导师,

截至2021年,谢荣创办的全国麻醉进修班仍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举办,已培养麻醉专业人员800多名。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

以上专著为部分列举

主要论文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以上荣誉为部分列举

成果荣誉

20世纪60年代,谢荣发现了具有肌松作用的肌松药“锡生藤碱甲”,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他在中国率先进行脑复苏和脑保护领域的实验研究,负责的《利多卡因保护脑缺血及复灌注后损伤机制的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北大医院麻醉科在谢荣教授领导下经过国家教委论证,确定为中国麻醉专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作品获奖

1956年主编的《麻醉学》中许多内容都是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获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94年《麻醉学》(第三版)再版发行,获1997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物评价

谢荣教授率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组建麻醉科,举办麻醉学习班,为中国培养麻醉学专业人才,填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麻醉学的空白,为学科发展奠定基础。谢荣教授不断创新并发展麻醉学技术,建立中国第一个麻醉学研究室,通过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带领中国麻醉医学走向世界。谢荣教授是中国现代麻醉医学的先驱,是功底深厚的临床医学家,是治学严谨的医学教育家,是勇于探索的医学科学家。他是“为中华麻醉之崛起而奋斗”的励志典范,是麻醉学人敬仰和学习的学科翘楚。谢荣教授以其传奇的一生在中国现代麻醉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百年荣耀将被后世铭记,激励后辈无畏前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评)

参考资料

贺北大医院谢荣教授九十寿诞.北京大学新闻网.2025-09-29

【深切缅怀】谢公百年,荣耀千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4-08-13

中国现代麻醉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谢荣教授逝世,享年100岁.澎湃新闻.2025-09-29

《中国麻醉学科奠基人——谢荣教授画传》发布会举行.北京大学新闻网.2025-09-29

谢荣教授:中国麻醉学科发展是几代人前赴后继的成就.百家号.2024-08-13

一代宗师:谢荣教授传记(下).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2025-09-29

【芝兰雅香】恭祝麻醉学泰斗谢荣教授华诞 医院新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5-09-29

谢荣.中国知网.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