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从容

戴从容,女,江苏苏州人,1971年3月生于长春市,博士,翻译家、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长聘教授、上海市市曙光学者、2011年上海市社科新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作协理事、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理事。戴从容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和爱尔兰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翻译研究,尤其专攻詹姆斯·乔伊斯的研究。

1996年至2002年,戴从容在苏州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工作,教授欧洲文学史、20世纪欧美文学等本科和专科课程。2002年至2004年,她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担任博士后。2004年至2013年,她任职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期间担任该系系主任助理及博士研究生班主任。2012年至2018年,她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2013年至2023年,她任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她被聘任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2016年至2017年,她在宝山区教育局挂职担任副局长。2017年至2019年,她任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2019年至2023年,她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2023年2月起,她在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任长聘教授。

出版英语文学方向专著5部,包括《人类真的是耶胡吗?——欧洲文学十四讲》《当代英语文学的多元视域》《乔伊斯、萨义德和流散知识分子》《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解读》《乔伊斯小说的形式实验》等;译著6部,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约翰·班维尔的《蓝色吉他》等;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戴从容开设外国文学史、《尤利西斯》精读、欧洲科幻文学史等课程。她曾获得上海作家协会翻译奖、上海翻译家协会“翻译新人类”奖、钱江晚报“悦读中国”金翻译家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国外社会科学》创刊200期优秀论文三等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1971年3月,戴从容生于长春市。11岁那年,家乡苏州市的奶奶瘫痪在床需要照顾,全家因此迁回苏州。

1983年至1989年,戴从容就读于苏州市第十中学。1989年至1991年,她进入南京大学基础学科强化部(现匡亚明学院)学习。1991年至1993年,她转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论文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意识中心”》。1993年至1996年,她继续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深造,获硕士学位,学位论文为《批判:通向自由之路——萨伊德后殖民理论的文化观》。1999年至2002年,她再次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为《乔伊斯小说文本的形式研究》。

工作经历

1996年至2002年,戴从容在苏州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工作,教授欧洲文学史、20世纪欧美文学等本科和专科课程;2002年至2004年,她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担任博士后;2004年至2013年,她任职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期间于2005年至2007年担任中文系系主任助理,2006年至2007年,她同时担任博士研究生班主任,2008年1至12月,她以客座副教授身份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任教,教授“中国文学简介”“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初级汉语”。2012年1至2月,她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爱尔兰考克大学交流。2012年至2018年,她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2013年至2023年,她任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她被聘任为复旦大学博导;2016年至2017年,她在宝山区教育局挂职担任副局长;2017年至2019年,她任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2019年至2023年,她担任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2023年2月,她在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任长聘教授。

研究方向

戴从容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和爱尔兰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翻译研究,尤其专攻詹姆斯·乔伊斯的研究。

主要成果

戴从容出版英语文学方向专著5部、译著6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她还承担了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2016年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2009年上海社科基金项目、2009年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2006年复旦大学金苗项目、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3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参与2009年陈建华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等。

人物作品

论文

参考资料

专著

参考资料

译著

参考资料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戴从容开设外国文学史、《尤利西斯》精读、欧洲科幻文学史、英语诗歌导读、当代世界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学变迁、欧美文学名著精读、欧美文学专题研究、文学翻译、Chinese 文学 (Ancient)、专业英语,报刊阅读(留学生)、高级汉语口语等本科、硕士、博士和留学生课程。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沉稳端庄、温文尔雅的戴从容极符合人们心中对高校女教授的想象。(新民晚报 评)

当戴从容把一部每页都有一半注释的《芬尼根的守灵夜》递到我手里时,我既震惊又敬佩。《尤利西斯》出版后我曾想一鼓作气把《芬尼根的守灵夜》也翻译出来,但萧乾对我说,《尤利西斯》被人们称为天书,实际上《芬尼根的守灵夜》才是真正的天书。《尤利西斯》再难还是能翻译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对语言的改变太大,对译者的要求太高,就算翻译出来也不可能超越我们已翻译的《尤利西斯》。当时我还不大服气,但只尝试了一页就放弃了。《芬尼根的守灵夜》太难译,如果没有充分的前期积累根本无法入手。因此,当我听说《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已经翻译出来时感到非常震惊,又听说译者是戴从容,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她能行。在复旦大学做了讲座后,我和戴从容曾通过信,对她比较了解,她对《尤利西斯》的一些看法让我相信她是一个真正懂詹姆斯·乔伊斯的人。这些年来,她一直没有中断对乔伊斯的研究,由她来译《芬尼根的守灵夜》是可以期待的。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萧乾和我翻译《尤利西斯》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戴从容做这项工作有多难。当年我们翻译《尤利西斯》时,我几乎不下楼,困了就和衣而卧,一天要翻译十几个小时,整整忙了3年零3个月,才终于把《尤利西斯》译完。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付出还是值得的。戴从容不但翻译的作品比《尤利西斯》难,学校里有那么多的教学、科研任务,还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需要照顾,她能克服这么多的困难把《芬尼根的守灵夜》翻译出来,付出必然是巨大的。她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她应该感到自豪。日本曾经有三个人先后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个失踪了,第二个神经出了毛病,第三个才译完,但最后出来的日译本的注释也没有戴从容的详尽。(翻译家文洁若 评)

当年翻译《尤利西斯》的时候我劝萧乾说,写感情回忆录没什么意思,你已经写过生活回忆录和文学回忆录了,其中也谈到了感情。人不能重复自己,要向前走。其实詹姆斯·乔伊斯也是一个不肯重复自己的人,他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与《尤利西斯》迥然不同,这样的作品只有采用更多的注释才能把原来的意思翻译出来。当年我尝试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夜》时,考虑的也是注释的问题。不管乔伊斯的意图如何,《芬尼根的守灵夜》中词语的多义性和开放性,已经超出用一个汉字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句子表达出来的可能了。我翻译了很多作品,我的翻译原则是要尽可能地保留原著的面貌,就连虚词,如果可能,我也要翻译出来。当年萧乾就风趣地说,文洁若是一个零件也不丢的人。像《芬尼根的守灵夜》这样的作品一个零件都不丢当然不可能,但是要尽可能多地重现原著的面貌,只能靠注释的方式来解决,我觉得戴从容这个思路是对的。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个译本与一般的注释本又不一样,正文的排列方式非常像我国古代的典籍,用小字加入随文注。喜欢情节的人就看大字,希望更深入地了解的人就把小字也加上去,用这样的方式来翻译西方作品既传统又新颖,这种尝试非常有价值。(翻译家文洁若 评)

参考资料

【人物】2014上海国际文学周嘉宾名录之戴从容.【人物】2014上海国际文学周嘉宾名录之戴从容.2025-09-27

戴从容:翻译“天书”,我下了“笨功夫”.百家号.2025-09-27

戴从容 Congrong Dai.豆瓣.2025-09-27

戴从容.南京大学.2025-09-27

戴从容.戴从容.2025-09-27

登录豆瓣.豆瓣.2025-09-27

我看《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翻译(文洁若).中国作家网.202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