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简称NORAD)是由美国、加拿大两国联合组建的军事机构,其指挥中心建在美国中部的科罗拉多州、海拔2233米的夏延山地下,俗称为“夏延山地下指挥所”。
从1954年起,美国与加拿大两国开始筹建能统一指挥北美大陆防空力量的防空机构。1958年5月12日,美加两国签订了《北美防空司令部协议》,宣布“授权一个统一司令部对两国提供的防空作战部队实施作战控制”,并宣布建立“北美防空司令部”。1981年5月12日美国和加拿大又签订了《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协议》,协议中规定把“北美防空司令部”改名为“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1985年,加拿大与美国达成共识,决定通过用北方预警系统(NWS)取代远程预警线(DEW线),推动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实现现代化。9·11事件之后,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启动“崇高之鹰”行动,以应对空中安全威胁。到2006年,美国、加拿大续签《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协议》,并将海上预警纳入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的整体任务范畴。2022年,加拿大宣布对其进行额外投资。
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系统共设有1个指挥中心和7个分中心。指挥中心设有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司令及副司令的席位和作战、后勤、情报、防空、空间等部门的主官席位以及通信控制席位和加密警报席。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主要职责是监视和控制北美大陆责任区内的空中、空间目标动态;向最高统帅部(华盛顿五角大楼)提供警报和威胁估计;组织对任何威胁的反击,其中防空拦截指挥主要由各防空分区和阿拉斯加州地区指挥中心组织实施。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NORAD)是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与美国军事及政治关系中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的合作成果。
地理位置
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由美国、加拿大两国联合组建并使用,其指挥中心建在美国中部的科罗拉多州、海拔2233米的夏延山地下,俗称为“夏延山地下指挥所”。
发展历史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还没感到空袭的威胁,因此一直没有设置防空机构,直到1947年底,美国空军才正式成立了防空司令部,执行防空作战任务。但随着1949年苏联的第一次核爆炸、特别是轰炸机性能不断提高及其空中攻击力量的逐渐增强,美国明显加快了防空体系的建设,明确了其防空作战的对象是苏联,主要目标是轰炸机,主要作战方向是北方。由于加拿大位于美国的北方,因此若与加拿大共同投资,建成能统一对付苏联的防空系统,那么在美国的北方就可以形成一道防空屏障。而加拿大则想利用美国的财政和技术优势,落得一个“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实惠。因此两个国家在相互利用的心态下,从1954年开始筹建能统一指挥北美大陆防空力量的防空机构。
1958年5月12日,美加两国签订了《北美防空司令部协议》,宣布“授权一个统一司令部对两国提供的防空作战部队实施作战控制”,并宣布建立“北美防空司令部”。1962年,投入巨资兴建的北美大陆庞大的防空系统正式建成。当时的武器装备包括:防空战斗机2600架、“波马克”地空导弹发射架439部、“奈基”II地空导弹连275个、各种防空预警雷达460多部、控制中心68个、空中预警飞机77架,在北美大陆上撑起了一把防空大伞。北美防空司令部是一个以美国为主体、联合加拿大组成的多兵种防空司令部,其总部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彼得森空军基地,司令由美国一位空军四星上将担任,副司令由加拿大空军司令担任,它直属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领导。《北美防空司令部协议》有效期为10年,期满后继续延长。为履行“空间监视、导弹警戒等有关职责”,1981年5月12日美国和加拿大又签订了《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协议》,协议中规定把“北美防空司令部”改名为“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1985年,加拿大与美国达成共识,决定通过用北方预警系统(NWS)取代远程预警线(DEW线),推动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实现现代化。9·11事件之后,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启动了“崇高之鹰”行动(OperationNOBLEEAGLE),以应对空中安全威胁。到2006年,美国,加拿大续签《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协议》,并将海上预警纳入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的整体任务范畴。2022年,加拿大宣布对其进行额外投资。
系统构成
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系统共设有1个指挥中心和7个分中心。7个分中心分别是防空作战分中心、导弹预警分中心、空间控制分中心、联合情报分中心、系统分中心、作战管理分中心和气象支援单元。指挥中心设有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司令及副司令的席位,还有作战、后勤、情报、防空、空间等部门的主官席位,以及通信控制席位和加密警报席。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指挥中心值班状态分为正常、关注、中等、高级共4级戒备。
主要职责
(1)监视和控制北美大陆责任区内的空中、空间目标动态。
(2)向最高统帅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提供警报和威胁估计。
(3)组织对任何威胁的反击,其中防空拦截指挥主要由各防空分区和阿拉斯加州地区指挥中心组织实施。
设立意义
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NORAD)是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与美国军事及政治关系中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的合作成果,同时也彰显了冷战时期盟国防御的重要性。
相关事件
在“911”发生前两年,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曾经举行过被白宫称之为“根本不可能”模拟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特定的目标后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演习。在第三套演习方案中,其设想的被撞目标就是五角大楼,结果因为被美国国防部官员斥之为“不现实”而被迫取消。对此,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已经在一份书面声明中承认了类似劫机撞楼演习的存在,但却表示,这样的演习方案只是地区性的演习,而不是常规的全美国范围的大演习。4月12日,一个名为“政府监督项目”的团体公开了一份由一名前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官员写的电子邮件的复印件,透露说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的演习曾经把目标对准五角大楼。电子邮件写道,由于五角大楼认为这种演习设想“太不现实了”,所以没有让演习举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在接受911调查委员会调查的时候声称,白宫根本没有预料到被劫持飞机居然会被恐怖分子当成袭击用的武器。美国总统布什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据我所知,至少我这届政府中没有一个人,另外,我之前的政府也没有谁能想象把机撞大楼作为一种袭击手段。”在911之前,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所举行的演习都是设想如何保护美国和加拿大遭到驻在世界其它地方的飞机的袭击,但在恐怖袭击发生后,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就把保卫职责扩大到从这两个国家起飞的飞机了。然而,在早前的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演习中确实也曾模拟过从美国本土起飞的飞机对美国造成的威胁。这一演习于2001年7月制定计划,后来举行了。演习的计划是模拟飞机从美国犹它州和华盛顿州起飞,然后遭到了劫持,这些飞机被加拿大和美国战机强行迫降到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境内的机场。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官员还承认说,演习方案的“剧作者”的设想确实包括将劫持的飞机当成武器。不过,这些演习与认识到的现实威胁没有任何的关系。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现在的北方司令部)司令埃伯哈特将军说:“我们确实计划并且实施过多次演习方案,这些方案包括从美国或者外国机场起飞的飞机渗入我国领空。遗撼的是,我们从来没有预料到过9-11方案或者演习过类似的方案。”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5日,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战斗机于24日紧急升空,识别并拦截了在阿拉斯加州附近飞行的四架俄罗斯战机。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称,两架俄罗斯图-95远程战略轰炸机和两架苏-35ub战斗机在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飞行。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24日作出回应,派出一架E-3预警机、四架F-16战斗机和四架KC-135空中加油机加油机对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内的俄战机进行有效识别和拦截。俄方对此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回应。
参考资料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2025-09-26
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 (NORAD).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 (NORAD).2025-09-26
#美战机紧急升空拦截....新浪微博.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