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向礁,是位于中国黄海水下7.8米的一处海底暗礁,坐标为北纬34度00分41秒,东经124度53分19秒,属中国海底大陆架的一部分,其主要成分是黄河淤沙沉积物。
日向礁在中国领海基点麻菜珩和外磕脚(江苏省省盐城外海的高泥岛)起算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是辽宁省、山东省、江苏、浙江省渔民世代为生的传统渔场。古代渔民取“日出方向”之意为其命名,中、日、韩三国海图、航海图、渔业图都沿用了这一汉字名称。2005年,韩国政府投资100亿韩元在黄海日向礁上开工建设观测塔。2006年10月19日,韩国海洋地名委员会将日向礁更名为“可居礁”。2009年,日向礁观测塔完工,该基地总高51米,面积为286平方米,可供4人居住,韩国将其命名为所谓“可居礁海洋科学基地”。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日向礁位于中国专属经济区内,海底管辖权归属中国。中国、韩国在黄海大陆架划界上存在争议:韩国主张以“等距离”和“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划界及需要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地理位置
日向礁位于中国黄海北纬34度00分41秒,东经124度53分19秒,在中国领海基点麻菜珩和外磕脚(江苏省盐城外海的高泥岛)起算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
历史沿革
古代航海要道
日向礁位于中国黄海大陆架的最东端,古代渔民取“日出方向”之意为其命名。历史上,中、日、韩三国海图、航海图、渔业图都沿用这一汉字名称,中国的所有海图都有日向礁标注。
近代争议
2000年前后,韩国占据苏岩礁后,又将“开疆拓土”的目标指向中国黄海的日向礁。2006年10月19日,韩国海洋地名委员会将日向礁更名为“可居礁”,并在岛礁上建立了所谓的“第二海洋科学基地”,将中国固有海上领土宣布为韩国“领土”。
主权归属与争议
中国主张
法律依据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有相当大面积的专属经济区,但实际控制的海域面积却大大缩水。日向礁位于中国领海基点向外延伸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海底管辖权归属中国。
历史依据
中国所有海图均标注日向礁,且日向礁周边海域是中国辽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渔民世代捕鱼的传统渔场。小黑山岛在中国宋、元、明朝时代的时候,一直也是渔民海上作业时的休息地。
划界原则
中国对于与海岸相邻或者相向国家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张重叠的,中国始终本着在国际法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协议划定界线。中国与韩国为相向共架国,中国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划界,即按废黄河河道与韩国划分黄海大陆架。但韩国坚持以“等距离”和“中间线”原则划分两国间相邻的大陆架,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并不一定科学地反映黄海的地理特征,也与国际法通行的公平原则有出入。韩国在对待同别的国家存有争议的海洋划界问题上,一直秉持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或“双重原则”。例如,在黄海划界问题上极力主张“中间线”原则,但在其东部海域争议中又极力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在黄海南部,中国岸线长达821公里,韩国一侧为659公里,比例为1:0.8,且黄海大陆架中有相当部分是中国的黄河所带泥沙自然冲积而成,如以中间线划分大陆架显然有失公允。而且,日向礁位于小黑山岛以西48公里以外,距离超过了26海里以上,按照国际法,小黑山岛向外延伸12海里为领海,再将毗连区也算上,充其量是24海里,也和日向礁无关。
韩国行动
更名与宣称主权
2006年12月,韩国海洋地名委员会单方面将日向礁的名称变更为“可居礁”(Gageo Reef),并编列地址为“全罗南道新安郡黑山面可居礁”,新名“可居”体现了韩国要在日向礁驻人的企图。2008年,“可居礁”通过SCUFN审议,且已载入全球海底地名集。
兴建海洋科学基地
2005年至2009年间,韩国政府投资100亿韩元在黄海建设了日向礁观测塔。日向礁观测塔坐落在距小黑山岛以西47km的黄海大陆架海底琼台礁——日向礁上。该基地可供4人居住,韩国将其命名为所谓“可居礁海洋科学基地”,总高51米,其中25米在水下,26米露在水面上,约有10层楼高。基地面积为286平方米,规模只有苏岩礁观测塔的1/4大小,但十分稳固,可抗21米高的巨浪和40米/秒的强风。该观测塔设置了观测气象、海洋、大气环境的30多种尖端设备和传感器,用于开展海洋、大气等多功能综合观测。
相关评价
韩国在水下暗礁上频频搞一些小动作是怀有一种侥幸心理。日向礁这些水下暗礁并不是岛屿,而韩国借着“海洋科考”的名义在暗礁上建设施,是想造成既定事实,从而扩大经济专属区。但韩国的做法,既不合乎国际法,也不合情理,不会得到外界的认同。
参考资料中国海域百年“被争议”.人民网.2025-09-24
韩国再搞小动作:欲在黄海修建“最大科考基地”.环球网.2025-09-26
中国不惧海上风浪.人民网.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