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生,男,1963年11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心律失常中心一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1998年,马长生在中国首次成功开展了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2011年,马长生开通了个人网页。2024年,马长生接受了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访,他表示应提高公众对房颤的知晓率及临床对房颤的控制率,构建房颤管理全流程、多元化生态圈。2024年11月16日至18日,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aha)在芝加哥举行,由马长生等教授领衔,联合中国12家医疗中心完成的PROMPT-AF研究成功入选AHA年会科学(Late-breaking Science, LBS)专场的29项重磅研究。
马长生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临床实效研究,擅长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他提出阵发性房颤“单导管”、持续性房颤“2C3L”等一系列国际原创性术式,成为中国该领域主流术式之一。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在《美国医学会杂志》《circulation》《JACC》《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主编《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介入心脏病学》等学术专著多部。马长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是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曾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等奖项。
人物经历
马长生,1963年11月生。1998年,马长生在中国首次成功开展了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开启了中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新篇章。2011年,马长生开通了个人网页,截至2015年,其个人网页总访问量已经达到了800万。平均每天的浏览量是2-3万,最高甚至达到过5万。2024年,马长生接受了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的访问,他表示应提高公众对房颤的知晓率及临床对房颤的控制率,构建房颤管理全流程、多元化生态圈。2024年11月16日至18日,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aha)在芝加哥举行,由马长生等教授领衔,联合中国12家医疗中心完成的PROMPT-AF研究成功入选AHA年会科学(Late-breaking Science, LBS)专场的29项重磅研究。2025年6月24日,马长生对于房颤,这种悄然扰乱心跳节律的疾病指出最危险的是约四分之一患者毫无症状,却在突发脑卒中时才被发现病情。”他进一步强调,这类“无声房颤”引发的卒中致死致残率极高,因左心耳形成的血栓体积巨大,更易堵塞脑部大血管,造成灾难性后果。
科研成果
马长生,1998年完成了中国首例房颤导管消融,开创了中国房颤导管消融事业,并推动其发展至国际领先水平。提出阵发性房颤“单导管”、持续性房颤“2C3L”等一系列国际原创性术式,成为中国该领域主流术式之一。牵头研制成功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定位心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国际首套房颤导管消融模拟器。建立中国房颤队列,完成中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负责国家卫健委房颤综合管理培训项目,建立高效培训及考核认证模式;发起“安全倍增”五年行动,降低我国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在《美国医学会杂志》《circulation》《JACC》《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主编《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介入心脏病学》等学术专著多部。
主要作品
发表论文
参考资料
专著作品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马长生为中国培养了龙德勇等大批心律失常和房颤导管消融的技术骨干。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出诊时间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马长生 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5-09-30
马长生 心律失常中心一区.马长生 心律失常中心一区.2025-09-30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团队《JAMA》发文阐释"改良2C3L"术式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优势.首都医科大学新闻网.2025-09-30
创新北京|临床为根,创新为魂 他们守护规律的心跳.百家号.2025-09-30
马长生:有个人品牌的“好大夫”.央广网健康.2025-09-30
马长生:构建房颤管理全流程、多元化生态圈.人民网.2025-09-30
AHA 2024 | JAMA发表桑才华、蒋晨阳、董建增、马长生团队研究,中国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AHA 2024 | JAMA发表桑才华、蒋晨阳、董建增、马长生团队研究,中国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2025-09-30
马长生.马长生.2025-09-30
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警惕“无声房颤” 早筛早治是关键.新华网.2025-09-30
马长生.登录须知.2025-09-30
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2025-09-30
马长生.马长生.2025-09-30